講中國故事 一人勝過中宣部
對李子柒的惡評,也激起了不少人挺身護花。中國網絡大V雷斯林在去年底的一條博文,「李子柒怎麼就不是文化輸出了?」一時激起千層浪,48小時內閲讀量超過7億人次。
雷斯林為李子柒辯護的主要論點是:
「她影片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利用現有自然資源的自給自足的偉大創造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這不但是文化輸出,而且是由裏到外,由精神到物質的高級文化輸出,因為李子柒視頻往外輸出的,恰恰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那些我們曾經影響世界的那些文化,那些最精華最珍貴的那些精神內核,這不就是講好中國故事的絶佳代表嗎?」
雷斯林的博文刷屏後,中國官媒也不甘落後。先有《人民日報》首肯:
後又中央電視台點讚:
然而,無論是技術上挑刺,還是揮舞政治大棒或戴政治高帽子,都完全錯過了李子柒海外走紅的根本原因,用英語表述,就是completely missed the point。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李子柒拍影片的時候,肩上沒有挑著承傳千年中華文化的重擔,腦子裏想的不是如何幫助中宣部講好「中國故事」,沒有胸懷「文化輸出」的偉大抱負。
李子柒的影片根本不是在講「中國故事」。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之間,李子柒營造了一個「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的桃源仙境。
這個桃源仙境,撥動了「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個人類共同的心弦。這才是講一口四川話,原創沒有英文字幕的李子柒的影片,並不影響全世界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人欣賞的根本原因。
眾多粉絲留言中,有一句平淡的話給我留下印象最深:「我相信,在內心深處,每個人都想像她一樣生活。」
YouTube上現代人可望而不可求的生活,李子柒為他們過了把癮。辯論李子柒影片的真假已經顯得愚蠢,就像要質疑好萊塢大片《臥虎藏龍》裏演示的中國功夫的真假一樣。
孔子學院與洞房抄黨章
有意思的是,圍繞李子柒走紅海外的辯論,還引發中國「文化輸出」的策略、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的爭論,而進一層次的爭論往往捎帶上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旨在推動外國人學習中文、了解欣賞中國文化,被視為是中國試圖在全球輻射其「軟實力」的戰略舉措。
中國2004年起在國外設立多所孔子學院。迄今,全球有150多個國家設立了500多間孔子學院。僅在美國目前就有超過百間孔子學院。
但近兩年來,多家孔子學院在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瑞典等國遭到關閉或終止合作,反彈的勢頭有增無減。
中國網民一致的看法是,孔子學院輸出中國文化效果不佳,賠本不賺吆喝。各執己見的是,孔子學院門庭冷落的原因。
有說西方擔心學術自由受到干涉侵蝕,有說疑心間諜與情報收集。筆者以為,中國前領導人趙紫陽的政治秘書鮑彤在推特上的一句話可以蓋棺定論:
「孔子學院與孔夫子無關。現在遍及全球的孔子學院,都是糟蹋這位先哲及其學說的屠宰場。 它們全姓共,不姓孔。」
鮑老先生的一番話讓我想起了「洞房花燭抄寫黨章」的中國官媒上的新聞。這種違反基本人性的行為被當作榜樣大書特書,孔老夫子九泉有知一定汗顏,這樣的國度組織輸出的文化讓人心存狐疑,也就不奇怪了。
再回到圍繞李子柒的爭論。我想,德國19世紀大哲學家尼采的一句話可以為這場文化思辨劃上一個句號:
「我們如此喜歡到自然中去,是因為自然對我們沒有看法。」(We like to be out in nature so much because it has no opinion about us.--Friedrich Nietzsche)
責任編輯/柯翎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