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你過度「肺炎恐慌」了嗎?一份中國心理師的警告,揭開更危險的「情緒瘟疫」與中國疫情亂象

2020-01-30 11:45

? 人氣

幾天前,「替代性創傷」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在武漢肺炎疫情快速延燒之際,無形的「情緒瘟疫」也在人群間醞釀開來(圖/簡單心理)

幾天前,「替代性創傷」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在武漢肺炎疫情快速延燒之際,無形的「情緒瘟疫」也在人群間醞釀開來(圖/簡單心理)

2020年的年關,的確很難。雖然,我們在新聞裡看到各方都已在全力防控肺炎,但疫情仍在持續蔓延。不僅確診病例數字持續上升,更讓人難過是,我們還看到了一種「情緒的瘟疫」。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幾天前早上,微博上出現了「替代性創傷」的熱搜詞。許多人說,自己快要被淹沒在各類負面信息中,情緒過度捲入,但又好像無能為力:

「焦慮地持續刷微博,從不恐慌刷到恐慌」

「看久了會呼吸不暢、胸悶、胃疼、想流淚」

「恨不得自己是呼吸科的大夫,可以沖去第一線」

「最近三四天幾乎沒合眼,一直在想,自己能做什麼?」……

其實,這很可能意味著我們正在經歷心理學上所說的「壓力反應」(stress response)。

這是一種荷爾蒙導致的情緒反應。當你身處於一個壓力性環境——比如經歷重大社會創傷(SARS疫情、地震、新型肺炎疫情等),就會在我們的大腦中牽引出一系列的身體反應,比如:情緒或生理上出現失眠、作息異常、記憶力下降、頭暈胸悶等。

它是一種下意識的生理和情緒反應,是相當正常的。因為我們都處在社會生活中,與組織和他人相連。不要說親歷其中,即便是目睹一起負面事件,人們都會出現類似的創傷反應。

所以,我們需要首先正視這種反應。它與大家首次經歷的、不尋常的特殊經歷有關。「封城」「新型病毒」「口罩斷貨」......看看這些詞吧,這次負面事件對於許多人來說都太特殊了,尤其是年輕人,幾乎沒有經歷過如此嚴重的大型災害。

再加上生活醫療物資短期內緊缺,部分病患無法得到有效隔離、城內人面臨遙遙等待的不確定性。在全國性的情緒高壓下,大家變得「談湖色變」,甚至只要是武漢人、從武漢來的車,就人肉其信息、達到公開辱罵的程度。

(圖/簡單心理)
(圖/簡單心理)

不僅如此,各類謠言、假消息這個節骨眼上的趁虛而入,進一步促發了壓力反應。

比如:有不法分子努力模仿武漢口音、自稱漢口某醫院的「醫務人員」惡意編造死亡數字、惡意編造傳染指數(後經微博官方闢謠)

「有100多名來自武漢的旅客被拒絕進入新加坡」事件(隨後被ICA在官網證實為假消息)等:

以及更多更多花式謠言:

(圖/簡單心理)
(圖/簡單心理)

一個需要注意的事實是,即便被「闢謠」,謠言所帶來的陰影也不會完全消失。

數項認知心理學研究顯示,即使流言在之後得到糾正,但它在人們心中所積聚的負面影響卻很難在短時間內消除,無論你是否擁有被教育的經歷,它都將被整合進人們對這件事的總體認知(Bransford等人,1999年;Winer等人,2002年)。

也就是說,即使告訴你「鐘南山院士被傳染」是假消息,但這份「連最可靠的院士都難以逃脫」的恐懼也已經對你的意識產生了影響。當恐慌被假消息一步步加重,壓力反應也就更容易出現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