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工程師愛上海底攝影,拍到的珍貴畫面不只拿國際金牌,還發現這個狀況

2017-02-21 16:57

? 人氣

李衍毅是一名大公司裡的專利工程師。上下班平凡的生活外,卻有個不平凡的興趣–海底攝影。從2010年接觸到潛水、海底攝影以來,走過七個年頭,在2016年年底辦了屬於自己的個展。七年間,飛到世界各地的海底探險,讓他對環境、生態有著豐富的知識,也在攝影的世界裡慢慢找到自己的哲學及追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大學愛上攝影,潛水潛開啟海底攝影大門

衍毅大學就讀電機通訊工程,大學時有一門「影像美學」的通識課,教授在課堂上教導構圖等攝影觀念,開啟了他對攝影的興趣,也奠定了後來從事海底攝影時的重要基礎。

2009年一次到墾丁的浮潛之旅,讓衍毅產生探索海底世界的慾望。找資料後發現,要完成潛水的訓練,並非想像中那麼困難。

拿到潛水執照後,結合自己過去對攝影的興趣,在海洋裡捕捉各種生物及環境的面貌。目前衍毅的潛水足跡遍世界各地。除了台灣以外,東南亞、非洲、澳洲等都是他曾去過的地方。今年農曆新年假期也已經規劃要到美洲拍攝。

(圖/海底攝影師李衍毅提供)
(圖/海底攝影師李衍毅提供)

沒有背鰭的大白鯊,成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拍攝

走過那麼多地方,談起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拍攝,非大白鯊莫屬。

衍毅曾經有兩次拍攝大白鯊的經驗,一次是到南澳、另一次則是到南非。拍攝大白鯊時,為了避免危險,攝影師必須關在鐵籠裡拍攝。

海底攝影師李衍毅在南非拍到沒有背鰭的大白鯊。(圖/海底攝影師李衍毅提供)
海底攝影師李衍毅在南非拍到沒有背鰭的大白鯊。(圖/海底攝影師李衍毅提供)

在南非,他剛好拍到一隻沒有背鰭的大白鯊。一般來說,人類獵捕鯊魚,會將鯊魚的胸鰭、背鰭、腹鰭、尾鰭等割下後,再放回海裡。失去了魚鰭的鯊魚,等於失去游泳的能力,只能沉到海裡,慢慢等死……

這隻鯊魚特別的地方在於牠只有背鰭不見,其他的魚鰭都還在。但是背鰭的切口完整,不太可能是因為跟其他動物的打鬥,應該是人為因素造成,有可能是撞到漁船或是其他原因,已經不可考。

這張特別的照片,也贏得美國國際潛水展(2016 Beneath The Sea Photo Competition (USA))保育類(Conservation Category)的金牌。

一年全球約有一億隻鯊魚被獵捕,數量龐大驚人。鯊魚是海洋生態鏈中的頂級掠食者,以如此快的速度消失,會對海洋的生態造成極大的失衡與破壞。

過度捕撈,讓台灣海域拍不到大生物

近幾年在台灣也掀起潛水熱潮。一到週末,東北角潛水盛地的停車場總是停滿潛水客的車。

海底攝影依照捕捉影像的範圍,分為廣角及微距。廣角用來捕捉大生物,微距用來捕捉小魚或珊瑚。在台灣附近的海域潛水,能夠拍到的東西較屬於微距類。

龍王鮋是台灣東北角龍洞的棲息生物。(圖/海底攝影師李衍毅提供)
龍王鮋是台灣東北角龍洞的棲息生物。(圖/海底攝影師李衍毅提供)

但是其實台灣的地理環境很好,位於珊瑚大三角的區域內。珊瑚大三角座落於亞洲及澳洲之間,擁有全世界已知75%的珊瑚總類。而且台灣沿海有黑潮經過,是大型魚類的必經之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明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