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之後,不管是西方社會或東方社會,仇富的心理在社會各個階層中蔓延開來。人們普遍認為有錢人對公眾的整體利益不那麼感興趣,他們只顧著賺錢,環保和社會公益都只是作表面功夫。我注意到臺灣許多社群媒體充滿仇富的言論,當遇到爭議事件時,民眾會集體抵制某些公司的品牌產品,對品牌的偏好完全受到仇富與反商情結影響,而不是平時在意的CP值。
不只是臺灣內部如此,國際上對於臺灣的有錢人,似乎也有某種定見。綠學院的Julia告訴我,他曾經在一個只有他是臺灣人的會議場合,被一位投資人問到:「為什麼臺灣有這麼多世界知名的企業例如鴻海、台積電等等,他們卻都沒有實際行動推動ESG的發展呢?」Julia說,當時他感到很難為情,只好開玩笑地說:「因為在臺灣,首富的職場升遷路徑是去選總統啊!」
因此,將ESG視為發展更積極的公眾形象的一種方法,在我看來是可行的。若郭台銘、張忠謀,或最新的臺灣首富頂新集團魏家四兄弟等人,也帶頭開始投入ESG,這可以讓人們認識到財富雖然是特權,但同時也是責任的雙面性,就不會成天只想著仇富、反商,甚至發生更為扭曲的炫富心理。
而且,大量研究指出,專注於ESG的企業在財務績效方面也往往表現地比一般企業更好,這些首富們所經營的企業,也可以將ESG知識轉移到家族的財富管理中。
下一篇,我將繼續說明文章一開始所談到的ESG投資浪潮中另一個積極的角色—退休基金投入的方式,以及臺灣的退休基金可以如何應對。
作者介紹|卓國良
一個非典型的投資人,非常有耐心且有同理心,可以在聽完創業家的商業模式之後,三分鐘內評估其假設是否合理,很有技巧地拆解其構想,組合成一個想像不到的、更好的商業模式,所有曾跟他交手的創業家都對其溝通能力敬佩不已。目前擔任瑞士私募基金合眾集團亞太地區基礎建設助理副總裁,也是綠學院綠色帶路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標題:郭台銘該如何挽回作為首富該有的聲譽?)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