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火焚身向老師請教該怎麼辦,老師竟回答:「色慾是人的天性,難以抑制。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藉由男色排遣色慾,這麼做總比耽溺女色來得好。」
同儕間流行的「硬派」男色
○●若要達成抱負,男色更勝女色?
江戶幕府結束後「武士的眾道」隨之消失,然而時至明治時代,男色文化依然保留了下來,而且並未受到社會歧視。明治時代除了市井的賣春業者外,國家未來的棟樑—即男學生之間的男色「風氣」可說是一大特色。其原因之一在於,胸懷大志、潛心向學的男子認為,與其沉迷「軟派」的女色,不如選擇「硬派」的男色。
米澤藩士雲井龍雄,在戊辰戰爭中參與幕府陣營,受明治政府提防,從此抑鬱不得志。雲井龍雄師事江戶儒學者安井息軒時,曾為色慾所困,無法專心向學,他向老師請教此事,老師回答:「色慾是人的天性,難以抑制。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藉由男色排遣色慾,這麼做總比耽溺女色來得好。」長州出身的三浦梧樓,於明治政府官至陸軍中將,他留有下面這段逸聞:西元一八八二年(明治十五年),三浦梧樓擔任陸軍士官學校校長時,該校學生每晚都會侵犯陸軍幼年學校的學生,三浦梧樓得知此事後,斥責幼年學校學生:「就算你們年紀較小,也不能甘心忍受他人凌辱。」三浦梧樓認為默默受辱的人不具將官資格,但他斥責的既非男色行為,也沒有歧視學校中的男色風氣。
社會主義思想家大杉榮,生於西元一八八五年(明治十八年),他在自傳中回顧陸軍幼年學校時代,淡淡地談起當時的男色經歷:「修學旅行和游泳練習時,『夥伴』幾乎每晚都會侵犯左翼和低年級的少年。當晚我們也和坂田一起,闖進了第四期學生的寢室。」此外,坪內逍遙的小說《當世書生氣質》於西元一八八六年(明治十九年)出版,坪內逍遙藉書中一名學生之口說道:「與其沉溺女色,還不如沉溺龍陽呢。」這部小說的時代背景為明治十年,而「龍陽」則為中國戰國時代魏王寵愛的美男子龍陽君,後作為男色的代稱。該名學生的話亦即「男色更勝女色」。明治時代的學生可說是將男色當作一種禁慾方式,因而形成獨特的男色風尚。
文豪們年輕時的男色回憶
○●文學作品中刻劃出的男色自畫像
明治時代男學生之間的男色關係並不少見。小說家里見弴在其著作中提到:「我十二、三歲時,學生間依然有股男色風氣,其中尤屬學習院1等校最為興盛。我也……曾被比我大好幾屆的學長追求過。」里見弴十二、三歲時,即西元一八九九年∼一九○○年(明治三十二∼三十三年)。可見即使到了明治時代後期,男色行為在學校裡仍然相當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