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和這群青年「獨木舟」們在社區各處行走,你會發現他們雖然各有執掌,有的負責兒童教育、有的負責青少年輔導、有的專注老人照護、有的致力於創業輔導為社區創造財源、甚至他們之中還推出了一位30出頭,已經連任3屆的市議員。日本人的細膩來自於他們善於觀察,且永遠注意其中的雙重性。有太陽就會有月亮,沒有什麼事在邏輯上是必然的「有好無壞」、沒有什麼最佳的政策或作法是真的可以「截長補短、萬無一失」的。這群人追求的不是一群人集體登船去航向並征服大海,他們的特長在於每個人都依照自己所習慣並適合的方式將「細微的心聲具體實踐」,即使那不是自己的職掌,如果觀察或接收到了,也必定以最快的方式結合其他執掌之伙伴一起解決。
哪怕我在今年關西大雪期間因為被冷到了故意耍任性,僅只是用LINE傳一個沒吃到每月一次窯烤披薩的超大失望圖給其中一位成員,他們竟也認真地討論後就地取材,以不浪費、活化現有材料的方式會給你辦個啤酒派對(然後竟然還發現我喜歡品酒,我發誓我認真做研究,隻字未提)。重要的是那份想要「讓人開心」讓他們自己也覺得不愧所得、不辱使命的愉快感。
社區營造不只是創造建築或設計空間,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空間中所運作出來的人際關連及互助互利。NPO法人暮北芝的前理事長井上勉先生是位言談舉止頗有老輩學者風範的長者,花白的頭髮、炯炯有神的雙眼、美式牛仔褲外套的裝扮,背著帆布包,在雪地中走得直挺而穩健。他是在政府停止撥付經費後主要的出資者,北芝集合了居民的捐款,成立NPO組織,放手讓年輕人開始屬於他們的社區營造。
試想,2003年,這群人也不過二十出頭。我們問他理由,他說:「有年輕人的地方,才有活力。北芝很小,很難期待經營過於大型的福利設施然後仰賴政府的補助款。我們老一代做的是抗爭運動,那是因為長期受歧視而逼得我們必須和政府、和周邊的社會『對立』的;在我們這一代因為得到支援但也日益老去、僵化之前,信任年輕人的想法與柔軟,讓他們和這個社會真正的產生連結、產生『對話』、創造宜居環境,不才正是我們當年做運動的目的嗎?」十年,他們將一塊社區空地發展成年輕人下課遊玩的地方、引出社區居民不同的專業,在孩子遊玩的對面,用貨櫃蓋了一個下午是糖果店、晚上是小酒吧的小屋;用貨櫃蓋了個小店,提供每日更換的手作熟食、烘焙咖啡、現做麵包等品質極高、支持周邊區域小農有機栽培的商品,重點是,其售價完全不高於社區周邊大型商場中的超市貨品,不只是單身獨居者的良伴,對於雙薪家庭來說也是相當輕鬆、簡便且保持新鮮、小量購買的購物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