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於瑜珈中的「斷、捨、離」意味讓人放下心中執念,由日本風行數年後開始在台灣引起討論,相較於傳統的收納整理,更像是一場來自心靈的大掃除。
需要或想要?
許多人的住家並非真的空間不夠,而是有再多的空間也無法滿足排山倒海而來的購物慾與無法捨棄的優柔寡斷,舊的事物不淘汰卻不停購入新的產品,雜物自然經年累月堆積如山。
推廣「斷、捨、離」的作家山下英子談到最初實行之際,最需要的是區分出這些堆積的雜物中,那些物品是生活必須的,其餘當你思考「這物品真的需要嗎?」,只要有這想法閃過的物件其實都是可以丟棄的。
最快速的整理術
「斷、捨、離」最重要的是專注於當下,過去不重要,未來更是遙不可及,我們不需要將二三十年前的東西留著占空間,也不需要為了數年後的未來就捨棄掉當下使用這空間的時光。
市面上有許多的整理法,談到的都是如何藏拙將雜物好好收拾,但細想後如果真的是用不到的事物,它們就算收在收納櫃內,十年、二十年一樣不會有撥雲見日的一天,更逗趣的是我們還得為了這些壓根不使用的物品購買收納櫃,然後再繼續惡性循環的買更多雜物放置在更多收納櫃。
清空物件與內心煩憂
「斷、捨、離」之所以會在近年如此盛行,正是因為面對現代人接收大量資訊下,購買過多不會使用的產品的生活習慣,在空間中看著過多的雜物就像不停接收資訊一般,就算回家也無法好好將心平靜下來,隨著「斷、捨、離」的熱潮,日本近年更出現極簡主義者,減少生活用品只放置生活必要之物,透過降低追求物質慾望的生活方式,脫離對物質的執念,回歸心靈上的平靜和諧。
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其實並不如我們所想的多,只取所需的最小限度一樣能生活得有質感。
適度留白讓心靈更豐富
東方哲學與繪畫中皆重視的留白藝術,也成為現代人的課題,如何選擇過多的資訊與物品去蕪存菁,找到最適合自己與需要的,成為「斷、捨、離」中最難也最重要的關鍵,給空間與心靈一個適度的「留白」,才能裝載下更多豐富的心靈感受。
試著清空家中堆積許久沒有使用的物品吧,讓居家環境與心靈都能找到一個平靜的空間!
文/Cheer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iDiD點一點設計(原標題:心靈與空間的淨化 「斷、捨、離」整理術)
責任編輯:鐘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