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個美國和巴西研究團隊發現,一組隨機選擇的人平均每小時觸摸公共地方的表面超過三次。他們還會「大概每小時3.6次」觸摸自己的嘴或者鼻子。這比澳大利亞醫科學生每小時23次的頻率低得多,可能是因為他們被觀察的場景是坐在演講課堂的時候,而不是在有更多干擾的戶外。
對於一些衛生專家來說,這種觸摸自己的傾向才是戴口罩保護自己不受病毒感染的更主要原因——它不是為了過濾空氣中的病毒。
「戴口罩可能會減低人們觸摸臉部的傾向,那是在手不乾淨的時候主要的感染途徑,」利茲大學教授史蒂芬·格里芬(Stephen Griffin)解釋說。
我們可以怎麼辦?
但是,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至少降低觸摸自己臉部的頻率呢?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行為學家邁克爾·霍斯沃思(Michael Hallsworth)曾在英國前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治下的政府當過政策顧問。他解釋說,要將這種建議付諸實踐真的非常困難。
「叫人們不去做一些下意識的事情是一個經典的難題,」他向BBC表示。
「叫人們多洗手要比叫他們少摸臉要容易得多。」
「如果你只是向一個人說『不要做一些你不自覺的事情』,是不會有用的。」
不過,霍斯沃思認為,有一些小技巧還是可以幫到我們的。其中一條是腦子裏想著,我們是多喜歡摸自己的臉。
「比如,當有身體上的需要,比如抓癢等,我們可以找一種替代行為。」
「用手背,你就能降低風險,哪怕不是一個最理想的解決方案。」
找到誘發觸摸動作的源頭
行為學專家也建議,我們要搞清楚自己為什麼要觸摸自己。
「如果我們認識到那些讓我們想摸自己的狀況,我們就能加以控制,」霍斯沃思解釋說。
「那些揉眼睛的人可以戴太陽眼鏡。」
「如果在他們感覺可能會摸自己的時候,就把手壓在屁股下。」
我們也可以給我們的雙手找點事情做——比如指尖陀螺或者減壓球等——特別是在那些手指閒著沒事的時候。不過,它們必須事先消毒。
用「提示貼」提醒自己不要摸臉,也可能有幫助。「如果某個人知道自己有情不自禁的行為,可以請朋友或者親戚給自己警告,」邁克爾·霍斯沃思說。
戴手套提醒自己行不行呢?這不是個好主意,除非你像洗手一樣頻繁地換洗手套,否則它們也會變成一個被污染的表面。
老方法——洗手最重要
說到底,沒有什麼比日常洗手和多加注意更重要。「我們不需要等待疫苗和治療方法,」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2月28日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上說。「要保護自己和他人,有些事情是每一個人現在就能做到的。」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