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新網》報導1篇名為「恆河猴可通過眼結膜途徑有效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研究,分析從眼角膜、氣管等不同感染途徑的雄性恆河猴發病後狀況。結果發現,前者從結膜轉移到呼吸道和其他組織,而眼結膜病毒檢測結果反覆,更難有效確診,提醒第一線醫護人員務必戴上護目鏡和勤洗手。
研究人員在3隻健康的雄性恆河猴中,隨機選取2隻,並在眼部接種新冠病毒溶液,另一隻則在氣管接種,作為對照。接種後連續7天,研究人員觀察3隻恆河猴的臨床症狀。
在接種當天及接種後的1、3、5、7天後,分別採集其眼部、口鼻腔、咽喉及消化道的分泌物樣本;接種後第7天對氣管接種及其中1隻結膜接種的恆河猴進行臨床解剖,互相比對。
結果發現,在接種後第1天,研究人員在眼結膜感染恆河猴的結膜拭子中檢測到病毒,呈現陽性反應,但隨後就無法再在結膜中檢測到病毒,均為陰性。研究團隊認為,這代表接種的新冠病毒,在接觸眼結膜後,可能發生轉移。
在接種後的1至7天,3隻恆河猴的鼻咽喉分泌物均驗出病毒。7天後解剖結果顯示,結膜接種的恆河猴體內的病毒主要分佈在眼球、鼻淚管及口鼻腔內,左肺下葉、鼠蹊部、胃部、十二指腸及盲腸等亦有分布。
至於從氣管感染病毒的猴子,體內病毒則集中分布在肺部,且鼻腔、氣管、肺淋巴結的病毒濃度,比結膜接種猴更為顯著。
這項研究證實,新冠病毒經眼結膜進入體內的感染路徑與經呼吸道不同,屬於相對獨立的傳播途徑,攜帶新冠病毒的眼淚及其他眼部分泌物,可能主要經由鼻淚管進入呼吸道,或被吞咽後進入消化系統。
為此,中國大陸醫界人士提醒,醫護人員在檢查可疑病例時,除了戴口罩,還應該佩戴護目鏡,才能多一層保障。
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教授盧敏吉表示,口腔、鼻腔及眼睛都有黏膜組織,屬於新冠病毒容易入侵的部位,建議民眾一定要勤洗手,盡量減少雙手碰觸眼、口、鼻。
盧敏吉指出,台灣第一線醫護人員面對新冠病毒疫情時,都相當有警覺,在處理疑似個案時,除了口罩之外,都會戴上護目鏡,以減少感染風險。
文/陳如頤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健康傳媒。(原標題:中國恆河猴實驗證實 新冠病毒可從眼結膜入侵多器官)
責任編輯/柯翎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