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的「大宅院友善市集」,在我眼裡就是一種社區支持型生活,雖然市集在2013年底因為已完成階段性任務而謝幕,但一次的採訪讓我印象深刻。當時我環顧四周,都沒看見有機認證標章,好奇詢問市集主委賴碧芬,大宅院是如何認定設攤標準,她的回覆出乎我意料。
市集最初就是由台中梨山的女農阿寶,以及宜蘭冬山華德福學校的家長所促成,彼此從一開始就站在互信的基礎上,因此,「我們做的是『參與式』的認證,我們參與農夫的農場,清楚他們的生活方式,互相學習。」意思是,這群人互相認識,彼此是怎麼處理田間農事,大家一清二楚。
在雜誌工作時,「相關單位認證」是報導與否的重要指標,彷彿沒了那張薄可透光的紙,所有農人經年累月的厚實努力都只是場空。而現在我才慢慢理解,「信任」,其實才是全世界最令人安心的認證。
還在雜誌社工作時,跟辦公室同事揪團契作宜蘭南澳的「阿聰米」,每到秋收之際,阿聰就會按時寄米,我上回跟他碰面應是四、五年前,帶皮蛋去南澳插秧當三分鐘農夫。這幾年因為事多,總錯過農事的重要日子,但我從來沒有一刻擔心懷疑過這米的安心度,我認識阿聰、理解他最誠摯的決心,所以我把信賴和著米一起吃下肚。
沙龍裡的六個家庭,正好都是由「媽媽」負責家人三餐,她們眼睛炯炯有神、臉上容光煥發,談食安問題、論營養午餐,同時也關心「哪些便當菜蒸了之後不會走味」等細節。我想起主持「媽媽推動食育聯盟」的好友慧雲曾說:「不要讓媽媽不高興!媽媽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早期,主婦聯盟就是由一群媽媽開始組織的合作社,每個社員都是股東及所有人,共同購買,讓每一次的消費透過「審慎選擇」產生力量。人家要賣什麼,我們可能無能為力,但買什麼的選擇權是在自己手上。媽媽(當然包括爸爸等掌廚者)決定了家裡的味道,而飲食與氣味背後代表的,則是生活的方式。
我從來沒聽懂過周董的歌詞究竟在唱些什麼,為了寫這篇〈聽媽媽的話〉,特地查了一下,這才發現裡頭原來有這兩句:「媽媽的辛苦不讓你看見,溫暖的食譜在她心裡面。」週二便當日適逢冬至,結婚後,皮蛋阿嬤每年的這天都會準時來電:「晚上要回來吃湯圓嗎?」「當然要呀!」那麼,中午的皮蛋便當就做湯圓跟正著時的蘿蔔糕吧。那是每年冬至,媽媽的味道、厝內的氣息。
便當料理手記:台味蘿蔔糕
做蘿蔔糕時,在來米要先浸泡再打製成漿,跟著炒軟的蘿蔔絲加熱攪拌,整個廚房都是撲鼻的蘿蔔香。煎蘿蔔糕時外皮一定要煎至酥酥恰恰,內裡依舊軟嫩。若隱若現的白胡椒粉,不能沒有,也不能搶了蘿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