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鐵路刺警案引發社會熱議,不少民眾激憤要求法官將鄭嫌處以重刑,而在今年4/30終於公布第一審結果,法官認定鄭嫌犯案時失去辨識能力,宣判無罪,但須強制治療5年,引起不少民眾的不滿。
在憤怒之餘,我們也應該進一步了解法院判決的依據,才能評判是非對錯,否則這份情緒將只是無意義的謾罵,對社會整體進步幫助有限。一名職業律師便分析各方觀點,說明影響判決的關鍵因素,而對於他的說法大家能認同嗎?
去年的鐵路刺警案引發社會熱議,不少民眾激憤要求法官將鄭嫌處以重刑,而在今年4/30終於公布第一審結果,法官認定鄭嫌犯案時失去辨識能力,宣判無罪,但須強制治療5年,引起不少民眾的不滿。
在憤怒之餘,我們也應該進一步了解法院判決的依據,才能評判是非對錯,否則這份情緒將只是無意義的謾罵,對社會整體進步幫助有限。一名職業律師便分析各方觀點,說明影響判決的關鍵因素,而對於他的說法大家能認同嗎?
今日精選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
劉燕婷觀點:中東AI爭霸戰―沙烏地vs阿聯酋,中美不是局外人
12月15日至19日,第19屆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IGF)...追蹤優質文章,給個讚!
不再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