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爸媽這麼怕孩子「無聊」?子宮內拚胎教、一出生學東學西,她道破其中荒謬

2017-05-17 14:56

? 人氣

為什麼我們現在都這麼無聊?整個社會儘管有許多事情可做,卻仍這麼無聊,原因有沒有可能在於,我們成長於一個愈來愈嫌惡無聊的世界?我們不只一無聊就猛滑猛點,還在這個排拒無聊的世界把孩子帶大。

現在的父母似乎超怕小孩無聊,覺得那代表自己沒能力把孩子帶好,所以他們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活動一個接一個,日子豐富多采,免於無聊的侵害。後果是現在的小孩不知道怎麼靠自己創造刺激,只被動接受外頭的刺激與娛樂。如果我們希望孩子過得多采多姿,那就有必要擁抱無聊,讓無聊重回生活當中,否則他們長大後得面臨某些長期後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子宮到外頭

我們最初會深怕孩子無聊是來自想多加刺激他們的腦力。媒體跟廣告不斷告訴新手父母說,如果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就一定要多給他們刺激。如果我們不提供一個豐富多采(亦即不無聊)的成長環境,就辜負了孩子─也辜負了為人父母的身分。很少父母敢承受這種後果。

這種刺激下一代的壓力從孩子出生之前就在。我上谷歌(Google)搜尋「如何刺激子宮裡的寶寶」,超過三十萬項搜尋結果立刻出現,可見超多媽媽一心想讓小孩從肚子裡就開始贏在起跑點。合適的胎教當然很重要,多數人也認同「不當胎教會影響健康與認知能力」。

然而,不久之前孕婦只需要吃得健康,避免酒精、毒品跟特定食物,現在孕婦還要聽音樂,替肚子馬殺雞,甚至讀書給肚子裡的寶寶聽。為什麼不呢?眾所皆知,寶寶在子宮裡聽得到聲音。到了懷孕的第十八週,胎兒的耳朵與大腦能聽見媽媽的心跳。到了第二十四週,耳朵發育完全。早在第二十五週,胎兒就能聽到外頭的聲音。我們還知道年紀很小的小孩能從聽音樂與故事得到許多好處。因此,為什麼不讓他們更早贏在起跑點,在出生之前就先給予他們刺激呢?許多人甚至認為,既然胎兒能感覺光線與味道,孕婦可以提供更多刺激,像是拿手電筒照肚皮,還有吃各種食物來刺激胎兒的味蕾。

這些真的有必要嗎?還是讓安寧平靜的子宮,變成刺激過度的教室?這些是否會讓寶寶習慣於大量刺激,變得天生對無聊的忍受力比較低,格外尋求刺激與新奇?

等小寶寶離開刺激程度相對較低的子宮(至少如果我們讓子宮平靜的話),我們對刺激的追尋自然往上提升一個檔次。一旦寶寶呱呱墜地,爸媽急著拿出能「提供刺激」的玩具。

舉個例子,美國有一個「天才寶寶網站」,上頭有賣刺激各種感官的數百種玩具,例如:感官刺激嬰兒床和感官刺激小圖卡。許多嬰幼兒商品冠上「愛因斯坦寶寶」、「高IQ寶寶」或「聰明小寶貝」等字樣,顯然意在給發展中的大腦提供刺激。許多暢銷學齡前玩具配備著一大堆教育小孩的功能,日常用品本身簡直變得乏善可陳。舉例來說,市面上有費雪牌多功能智慧學習椅(附有亮光遙控器、數字按鍵、電子故事書與神奇字母座椅,內建超過五十首歌曲)、偉易特八合一兒童趣味遊戲手錶(附有相機、鬧鐘跟錄音等功能),還有費雪牌快樂學習神奇音樂鏡(供你的小寶寶透過歌曲等學習字母、顏色跟打招呼)。難道一般的椅子、手錶跟鏡子引不起小寶寶的興趣嗎?也許引得起先前世代的小寶寶,但顯然對新世代小寶寶就不夠看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