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金馬影展時就聽到關於《金都》的好評,而在今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更是多項提名和獲獎,或許是因為它在一個特別時期,提出了一些大家一直以來都無法解開的問題。在一個演藝圈分手外遇新聞不斷的時候,大家眼中的神仙伴侶們各自分飛,讓人忍不住漸漸懷疑起婚姻的永恆。
有一個「家」是傳統觀念中的基本人權,但現在的房產已經不是一般人負擔的起,基本人權已經變成了有錢人的特權,居住正義是否還能出現;俗話說有國才有家,但從去年開始的香港反送中運動,讓大家意識到自己所相信的政府,或許有一天也會帶頭叛國,令人不得不擔憂。《金都》可以看成一段簡單的婚姻故事,但其實還可以看得更多,導演在一段小故事中,放入了香港人...不,是全世界的人都嚮往的大命題:自由。
(以下有雷)
張莉芳和男友交往了七年,同居了一段時間,在大家的催婚之下他仍以男方還沒求婚為由不斷躲避,直到男友真的求婚了他才發現大事不妙,原來自己才是那個不能結婚的人。不能結婚的理由來自於過去,因為假結婚而一直沒有解除的婚約,讓他在法律上無法再結婚。但更大的原因是來自於現在,他發現這段關係他一直都在受委屈,而他終於想做些改變。
張莉芳過去為了搬離原本的家去得到他想要的自由,因此犧牲婚姻的權利,但到頭來還是失去了自由,他就是那隻無法靠自己翻身的烏龜,從一個籠換到另一個缸。而另一位角色楊樹偉,為了爭取天生就被剝奪的自由,決定不惜代價也要拿到香港身分證,於是他也犧牲了婚姻的權利,和張莉芳結下假婚姻。他覺得結婚傻,認為自由無價,滿嘴說著美國夢,只是諷刺的是最後他成了自己口中最討厭的人。
然而假婚姻結束了,一切就有往好的方向發展嗎?張莉芳成了不被婚姻束縛、符合現代潮流的獨立女性,只是得到自由的他就知道要往哪個方向走嗎?楊樹偉放棄多年的努力,步入他排斥的婚姻,婚姻生活有辦法完成他的理想嗎?這也難怪很多人總是會在曖昧階段停滯不前,因為不用去面對殘酷的結局,但電影卻不斷的丟出讓你突破曖昧的問題:「都同居那麼久了,有差結婚嗎?」「我們是不是不結婚就分手阿?」「如果我不愛他還和他結婚,那算不算是假結婚?」不想清楚這些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就算突破了曖昧也是茫然。
這樣的曖昧和茫然很難不聯想到香港和中國的關係,其實片中也夠直白的透過楊樹偉這個角色道出中國的不自由,以及講出兩地人的想法差異,還有中國人眼中的香港困境,而且張莉芳和男朋友交往七年,從梁振英上任至今也是差不多這個時間,是巧合還是導演的安排呢?
政治可以討論的空間太多,要是可以理解這部分,那麼這部電影對你來說會有更高的評價,但這邊就先拉回來看婚姻的部分就好。近期多部電影有關於婚姻議題的探討,像是《82年生的金智英》《婚姻故事》等等,同時也都帶到女性自主的議題,這幾部所帶來的大多是貼近現實的無奈感,《金都》雖然議題相近,但卻是唯一一部有帶給我明確想法、讓我對婚姻的想像有更明確輪廓的一部。
如果未來的對象在結了婚之後仍讓你保有自由的狀態,或沒有讓你有自由被剝奪的感覺,或是你心甘情願心服口服的奉獻出自由,我想這些或許就是婚姻最完美的狀況吧,只是婚姻(契約)和自由本身就是相違背的存在,這樣的兩相平衡會發生嗎?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Allen Chen(原標題:《金都》尋找自由的城市與人們)
責任編輯/潘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