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南誠品即將在今天(5月31日)熄燈,在之前消息一出就引起廣大的熱議,尤其許多愛書人都紛紛回去好好懷舊一番,有些還順手拍了幾張照片以表自己的感傷。
身為非台北人的我,前陣子也有被在台北的另一半詢問是否要去逛一下敦南誠品?思索自己對那邊並沒有什麼深厚的感情,再加上我也不會在那邊買書,就乾脆地回絕對方。
出版寒冬其實每年都在喊也喊了很多年,我自己身為一個純粹熱愛閱讀的讀者,也注意這個出版市場很多年,儘管自己非從業人員,但也能清楚的感覺到身邊閱讀的人越來越少。
現在要你從身邊的人中,找到願意每個月都抽空看1本書(非工作、考試用書)的人,恐怕兩隻手都數的出來。也可能是我自己身處的環境,親友極少閱讀。
儘管我每次看到好書都推薦給周遭的親友,他們看書的比例仍是低的可憐,願意閱讀的一個月看1本書還算多了。
這邊搭配去年的新聞:台灣人不看書?! 出版業快撐不下去
文化部統計,2015年平均每人一年看8.5本書,但到了2018年,台灣人平均一年只看4本書。
也因為最近敦南誠品要熄燈的消息,使出版市場及書店的存亡又有了新的一番討論,其中有一個討論很有趣,就是很常有讀者認為:
出版社出版一堆不怎麼樣的書拉低水準,甚至認為一堆暢銷書都是不怎麼樣的書(像是網紅、藝人的書),才會導致真正閱讀的人越來越少,喜愛閱讀、平時會購書的讀者根本不會去買那種書。
甚至就連我自己身邊有在閱讀的親友,也會對於某些暢銷書感到不可思議,覺得那種書怎麼也能暢銷、或是連那種書都能出版,這個出版市場真是沒救了。但是我不希望讀者們會有歧視暢銷書,認為出版社都出這種大眾書來拉低水準的觀念存在,所以在這邊分享身為小讀者我自身的想法與觀念。
其實出版社若沒有這些暢銷書的存在,又怎麼有資源及餘力再去出版一些小眾的書籍。
如果有在注意榜單(去年年底我的整理文:【雜談】2019各大年度報告 Feat.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以及每個月的博客來榜單(這邊舉我每月追蹤的部落格:書市春秋),會發現通常大眾普遍喜歡心靈勵志書籍與商業理財書,若再加上有時當月有網紅、藝人出版的書籍,都會得到不錯的銷量成績,這3類應該是最多為人詬病的3種暢銷書。
若探討這3類都能較其他書籍暢銷的原因,經我觀察有以下原因:
1.網紅與藝人們會自帶流量:本身就有一定粉絲數的他們,只要出版書籍就會有鐵粉願意支持,1萬粉絲就算只有10%的轉換率,也會有1,000本的銷量,相當於1本書的首刷量,更別提有九成的書連首刷都賣不完了,因此這些網紅、藝人們的流量與鐵粉對出版社來說可說是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