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未擾亂長江春水,中國也快要從美國認定的「匯率操縱國」名單上下莊,緊接而來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更支撐著中國的大國之路,不少媒體與官方皆稱此次會議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新里程碑,有望壯大成實力堅強的國際貨幣。人民幣真的能成為支撐半片天的國際貨幣,享受其所帶來的經濟與政治好處嗎?
國際貨幣怎麼分級
古人以貝做錢、拿紙換金,貨幣一直是重要的計價標準與交易媒介,不同國家的貨幣也存在著差異性,因此專家學者們發展出了許多衡量貨幣的方式,其中Benjamin J. Cohen便以金字塔的意象將貨幣做分級,由上而下分成七層,知名學者Susan Strange則將貨幣以功能性區分成四種。以金字塔分級而言,美元位於金字塔頂層,在國際的流通性與使用上皆是企業與國家首選,也較為穩定;人民幣為位於第三層的菁英貨幣,在一特定區域中被發行國與少量鄰國使用作為交易媒介的貨幣,但擴及度與頻率皆沒上層高。按照Susan的分類,人民幣則屬於中性貨幣(Neutral Currency),雖對市場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國際化程度卻略顯失色。
由上面兩者看來,人民幣在分類中距離頂尖間貨幣還有一段距離,然這艱辛的路是來自哪裡呢?
不神聖三角下的人民幣
保羅·克魯格曼(Paul Robin Krugman),曾提出一個國際政治經濟學概念被稱為三元悖論(The Impossible Trinity),國家可能有三個目標分別為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匯率的穩定性與資本的自由流通,但要同時達成三者是不可能的,最多僅可能達成其中兩者。
當一個國家要有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同時要保障資本自由移動的時候,其匯率不可避免的受國家內主動發起的政策決定與國際資本移動的雙重影響,因此其匯率往往較波動,匯率的不穩定性容易造成貨幣持有者與市場的不安。
若一個國家要維持資本的自由移動同時保有穩定匯率的話,他必須犧牲的就是貨幣政策的自主性。他國做出的經濟與貨幣政策往往會對國際市場造成波動,為了維持自身穩定的匯率勢必要做出相對因應的措施,自身國家的貨幣政策就變成在處理強勢貨幣國丟出的問題,較少有閒暇空間去發展出自己的貨幣政策。
一國若要有穩定的匯率,同時又要有主動的貨幣政策支持他在國內與國際發展的話,就必須實行資本上的管控。從造成匯率波動的源頭著手,直接進行控制,中國目前就處在三角中的這一側。
資本管制是中國無法邁向國際頂尖貨幣的元兇?
成為一個國際貨幣並非這麼簡單,要被國際社會廣泛的使用首先必須具備兌換的便利性與高流通性,該貨幣同樣需要有強力的貿易網絡,強大的流通力讓其他國家普遍上支持使用該貨幣,除此之外眾人對這貨幣的未來抱持著信心,唯有信賴這貨幣的穩定性才會持有該貨幣進而用它進行交易結算與儲存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