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猶太人在科學、藝術、商業各領域表現出色?一位政大教授分析跟「吃飯」有關…

2017-06-14 10:30

? 人氣

華人文化一般不鼓勵雄辯,也不鼓勵相互辯論。不鼓勵辯論的原因除了質樸、謙恭、謙謙君子這些具有偏好性的美學理由外,很可能還包括「小孩子有耳無嘴」、「死老百姓話那麼多幹嘛」這類內含威權的心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是,我認為不鼓勵辯論背後最主要的理由是「言語道斷」這個看法:真理或道理總是與語言捉迷藏,真理必須透過一種非語言的方式才有機會加以掌握。不過,荀子有不一樣的看法,只可惜他的想法不是歷史主流,現在應該加以復興。

「君子必辯。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為甚焉…言而非仁之中也,則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辯不若其吶也。言而仁之中也,則好言者上矣,不好言者下也。」(荀子‧非相篇)

荀子在這個評論中對於辯說與否分成高下不同的四種:「言而仁之中」的好言、「言而仁之中」的不好言、「非仁之中」的默訥、「非仁之中」的言。

如果我們可以將「仁之中」詮釋為遵循道或理,那麼荀子所建議的是,當遵循道或理時,辯說比緘默為佳;當不是遵循道或理時,緘默比辯說為佳。這裡當然賦予道或理優位性,但是更重要的是,它賦予辯說至少在道或理的展現和認識面向上的優位性。

荀子似乎認為,透過論辯比透過其他的事物,包括行為,更能展現認識道和理。這進一步支持我們的詮釋,對荀子而言,道和理是一個須由辯說來展現的理性空間。荀子或許因此說:「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為甚。故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非相篇,L85)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你家的餐桌上都討論些什麼呢?(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猶太人之所以在科學、藝術與商業領域都有極為出色的表現,據說,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猶太人連在家裡飯桌上都熱烈辯論」。猶太文化鼓勵孩子進行論辯,鼓勵孩子隨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公開挑戰他人的看法,就算對象是他們的宗教經典、拉比或是父母。

這種容忍錯誤,鼓勵將心裡的想法攤在陽光下的文化,讓猶太人善於批評別人與接受批評,同時也學會如何思考,成功與傑出因此水到渠成。

荀子應該會很欣賞猶太文化。

作者|林從一

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兩個孩子的老爸,專長除了心靈哲學和語言哲學之外,就是思考如何活出更好的人生。

生於基隆,就學於臺東太麻里太平洋邊的大王國小,心靈至今還留駐在那綠色大山與藍色大海之間的潮間海風帶。曾經主持教育部通識教育中程綱要計畫,創立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現在主持教育部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相信哲學是創新、行遠的原動力,教育是陶冶人性的成己、成人之學;致力建構一個高智慧水位的人文與社會生態,讓自己與大家一起高高浮起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平安文化《最值得過的人生:哲學爸爸給女兒的大學禮物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