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他的作品總能獲得評審青睞?從義大利名導「尤里.安卡拉尼」5部精選影片,發現得獎無數的秘密

2017-06-16 18:40

? 人氣

2017台北電影節公布今年度焦點影人:尤里.安卡拉尼(Yuri ANCARANI)。(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2017台北電影節公布今年度焦點影人:尤里.安卡拉尼(Yuri ANCARANI)。(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義大利導演尤里.安卡拉尼(Yuri ANCARANI)的作品多次獲得威尼斯影展、鹿特丹影展肯定,首部長片作品《沙漠之寶》(The Challenge)獲得去年瑞士盧卡諾影展評審團特別獎,尤里.安卡拉尼跨越紀實電影和錄像藝術,手術刀般精準工整的鏡頭語言,探索人類非一般的日常狀態,帶給觀眾不同於以往的震撼影像。2017台北電影節精選六部系列短片作品及最新長片力作於影展期間亞洲首映,導演尤里.安卡拉尼也將首度來台,於7月9日下午4點20分於新光影城放映過後舉辦焦點對談,與觀眾近距離分享他將觀察轉化為影像的創作歷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沙漠之寶》(The Challenge)。(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沙漠之寶》(The Challenge)。(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初試啼聲的首部作品《關於現代的追憶》(Memories of Moderns)匯聚了13部早期在故鄉羅馬涅所拍攝的片段,污染的水池、工業化的煙囪建築、外來移民的訪談等畫面,組合而出傳統社會面臨全球化的現代圖像。《競技場外》(San Siro)拍攝AC米蘭和國際米蘭的主場聖西羅球場,在這個著名的球場上不拍攝足球賽事,反倒記錄了賽事前的球場樣貌,從清晨的準備到深夜的進場,人群在建築中流動,宛如細胞在血管中的運作,給予球場在比賽之外的不同想像。

《關於現代的追憶》(Memories of Moderns)。(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關於現代的追憶》(Memories of Moderns)。(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尤里.安卡拉尼的「勞動三部曲」完整體現了人類與環境的對應關係

《礦世巨作》(The Chief)中,採集大理石的工頭揮舞著雙手,在富有節奏感的嫻熟指揮下,柔軟的肢體語言對照堅硬的礦石,呈現出人、機械、自然之間的的和諧共鳴。

《礦世巨作》(The Chief)。(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礦世巨作》(The Chief)。(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達文西機械手臂》(Da Vinci)則以醫師在人體之外的精密操作,探索人體內的內臟脈動,醫療器械宛如人類手臂及視覺的精密延伸,無機且冷硬的儀器,穿梭於有機且紛亂的人體中進行治療,為人類、機械與生命之間的支配關係做出了不同以往的表達。

《達文西機械手臂》(Da Vinci)。(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達文西機械手臂》(Da Vinci)。(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深海孤月》(Platform Moon)宛如科幻電影的場景,潛水員被限縮在侷促的空間中,隨著畫外音的指示,在船艙中悠然移動並潛入幽暗的深水中。

首部長片作品《沙漠之寶》(The Challenge) 榮獲瑞士盧卡諾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最新長片《沙漠之寶》(The Challenge)瞄準阿拉伯沙漠中的賽隼,開場塑造如希區考克《鳥》的懸疑氣氛、如《2001:太空漫遊》中佇立的黑色方碑、以及如《逍遙騎士》的重型機車奔馳畫面,讓觀眾置身於電影般的場景,名貴跑車和私人專機搭載著花豹和賽隼,人類極盡的展示出對於自然力量的控制,切換賽隼的狩獵視角,讓極富的物質揮霍在沙漠的荒蕪中更顯荒誕。經歷三年籌備,在拍攝完《沙漠之寶》後,尤里.安卡拉尼的拍攝對象從最奢華的中東新富階級來到貧困的海地,《鞭屍》(Whipping Zombie)裡人群們起乩般的揮舞著鞭子,沈醉在傳統儀式中無法自拔,對應另一方工藝打鐵的節奏,人類被傳統信仰及勞動的制約不言而喻。

《鞭屍》(Whipping Zombie)。(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鞭屍》(Whipping Zombie)。(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2017第十九屆台北電影節6月29日至7月15日盛大登場!逾160部影片放映、影人講座、影迷活動及戶外貨櫃市集,台北電影節是今年夏天不能錯過的最大影展祭典。請密切關注台北電影節官網Facebook粉絲專頁

2017台北電影節頒獎典禮由風傳媒獨家媒體直播
7/15(六)晚上19:00請鎖定風傳媒粉絲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