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第1份海外工作挑戰
就在此時,小熙接到一份新加坡外資銀行的工作邀約,KPI是必須自己開發新客戶,以最低門檻100萬美元來成立新戶頭。
雖然接獲工作邀約十分開心,但她也自知以四十歲的年齡,隻身前往沒有任何熟人的異地工作會是一大挑戰。然而她冷靜分析國際市場需求:臺灣的銀行業規模小,證券業又面臨縮編危機,只有往海外發展才能繼續在這個業界生存,於是決定放手一搏。
小熙來到新加坡──一個期待已久的金融大城市。然而,人生地不熟、年輕助理對她愛理不理,再加上必須在職進修考取金融證照,她面臨重重難關與龐大壓力。
她說,在新加坡凡事都要靠自己,或許是因為文化差異,在新加坡感受不到臺灣的人情味,在臺灣習慣的舉手之勞,在新加坡可是一筆算一筆。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她請二十五歲的年輕助理處理簡單事務時,對方反而要求用e-mail發出需求,留下白紙黑字的證明才肯處理。任何程序的處理,沒有所謂的順便幫忙。
此外,在新加坡從事金融商品買賣需要合法證照,小熙必須在短時間內考取相關證照才能開始營業,而且因為法令不同,考試內容相當困難。蠟燭兩頭燒的她,上班時努力開發新客戶,下班後進修金融相關課程。
屋漏偏逢連夜雨,她又遇到新的打擊──因為不清楚新加坡的租房條例,遇上詐欺房租的惡房東。在無人協助的情況下,小熙一度壓力大到下班後躲在牆角哭泣。她回想起當時的情況:一個四十歲的大姐在異鄉哭泣是多麼灑狗血的畫面,但是那種無助感直到現在仍舊無法忘懷。
靠人脈網借力使力,存活下來
接踵而來的突發事件,讓她警覺到一件事:要在異鄉生存,必須先適應異地文化,並且擁有當地人脈網。小熙立刻上網搜尋所有當地的社交活動、論壇、演講,並積極參與。在新加坡的前二年,她幾乎沒有接觸臺灣人,逼自己完全融入當地的生活。
也因為她的努力,結交到一位二十五歲的金融圈好友。在臺灣,她萬萬沒想過自己會與不同年齡層的人成為要好的朋友。這位年輕朋友不吝與她分享金融考試的筆記,幫助她成功考取證照。
海外的嫉妒鬥爭
剛到新加坡的前二年,小熙的主管對她特別照顧。
直到有一天,她發現憑藉自己的實力從零開始建立的客戶群,居然全被主管私吞,主管還找了個正當理由要她另尋出路。她只得摸摸鼻子,默默離開在新加坡的第一份工作。
走投無路的小熙,仍舊告訴自己必須回到初衷:既然選擇出國,就要想辦法活下去。多虧前二年穩定經營當地人脈網,當她的處境為人所知時,馬上收到新的工作邀約,而且是來自一家外資私人服務銀行高薪與高階職位的挖角,於是她坐上資深總裁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