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十歲的小熙(化名),現任新加坡某外資私人服務銀行26的資深總裁(Senior President),她的海外職涯從四十歲才開始。
畢業於國際貿易系的她原本想往行銷界發展,可惜在新鮮人就業博覽會上屢屢碰壁,最後錄取她的是四大會計事務所的人資工作。這個職位,她一做就是十年,負責薪資處理與員工教育訓練。她第一次換公司是進入銀行界,繼續擔任人資一職。
看到這裡,大家或許會心想,小熙的下一步是以資深人資經理、人資長為目標,然而就在第二份工作的第二年,她的職涯出現轉折……
跨出10年人資領域的內部轉職計畫
某天,小熙接到組織異動的通知:公司要為新的金融產品成立新業務部,招聘方式除了從內部的原有業務部引進人力或者推薦人才之外,也需要人資部對外招募新血,並協助進行教育訓練。她的腦海裡冒出一個念頭:人資一職並非第一志願,雖說這十年來工作得心應手,但心中仍有遺憾,既然要成立新部門,培訓新人業務,這可能是轉職的機會。
小熙開始沙盤推演:首先,若主動申請加入,被回絕的機率很高,原因很簡單,大家會憑第一印象認定:
「人資怎麼可能做金融業務?」
再來,即使順利轉調至新部門,也可能遭來閒言閒語:
「她是不是跟老闆睡過?」
小熙的策略是先主動學習,將相關教育訓練資料全部備齊並且熟讀,私下請友人教她金融知識。同時,利用需要與業務部主管交流的機會,展現她擁有專業知識,再藉適當時機邀約業務部同事下班後聚餐,打進他們的社交圈,建立人脈網。很多人以為只要與「大頭」保持良好關係即可,但其實你以為的「小嘍囉」在職涯規畫上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等到整個業務部都熟悉她的個性,也取得一定程度的信任後,小熙才主動向業務部主管毛遂自薦,並且成功加入團隊,從業務助理開始做起。
金融風暴逼迫中年轉職
在銀行摸索金融商品一年後,小熙決定挑戰更複雜的證券業,加入一家外資券商。
在此跟大家說明一下:銀行的金融商品主要是定存;券商的金融商品牽扯到金額龐大的融資融券、有價證券、股票、衍生性金融商品等等。小熙轉到證券業後,由於商品規模改變,核心客群也跟著不同。
為了獨立開發自己的客戶,她一天打了數百通的陌生開發電話,參加無數場活動,不放過任何拓展人脈網的機會。花了二年的時間,她從零開始扎實地建立起自己的客戶群。
好不容易在證券業扎根的小熙,卻遭逢金融風暴,投資客紛紛逃之夭夭,證券業也大幅裁員。已年屆四十的她,要轉職其實不容易,但是她腦子一轉:投資客可能會選擇投資保險商品,所以市場趨勢應該是銀行比較有利,於是立刻更新履歷,轉戰銀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