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發燒就該馬上吃藥?藥劑師揭開藥物最可怕真相,原來藥物成分跟塑膠一樣啊

2017-06-16 11:01

? 人氣

而既然身體發出了這些訊號,我們就該提供身體能夠自體恢復的環境,幫助身體恢復正常。這才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個世上有不少人都對於改善生活習慣感到麻煩,相信有許多人都受到忙碌的現實所迫,沒有相應的餘裕。相較於改善生活習慣這種需要投注心力又曠日廢時的工作,依賴藥物就能壓抑身上種種令人感到不舒服的症狀,實在是輕鬆許多。我非常能夠體會這樣的想法。

然而,越是強效、即效的藥物,對身體造成的副作用也就越強烈。

原因在於,我們服用的藥物會經由腸道吸收,交由血液傳遞至身體各處。而想當然的,藥物本身沒有意識,不會只前往身體需要的部位,而是會隨著血液流經身體各處,隨處產生作用。例如,當我們服用止咳化痰的藥物,藥物不只會消弭咽喉黏膜上的發炎症狀,還會作用於大腦、腸胃、種種臟器,甚至於手腳末端的黏膜部位。

藥物對身體的作用必定有正面及負面兩種影響。若是將藥物對於身體疾患處產生的正面作用稱為「主要作用」,那麼藥物對於其他部位產生不在我們期望之內的負面作用即是所謂的「副作用」。這些藥物帶來的副作用有嗜睡、蕁麻疹等,用藥者可以察覺到的;以及某些作用於人體內,讓我們無法察覺的。

藥物正向與負向的作用是一體兩面。我們感覺到藥物的正向作用,體內一定也會出現某些負面的副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抱著輕忽的心態服下一顆藥丸,就有可能導致身體出乎意料的反應。我們無法預期這個反應會以什麼樣的形式浮現,即使過去的用藥經驗中從沒有出現任何症狀,也很有可能會在下一次用藥的時候遭遇極其嚴重的副作用傷害。而這個情況沒有例外。

這世上沒有任何一種藥物是沒有副作用的。因為藥物之於人的身體就是一種外來異物的存在。人體誕生於自然,但幾乎所有西藥都是化學合成的產品。

不知道各位讀者是否知道藥物是以石油合成的?

換句話說,我們吃的藥物與塑膠是同質的產物。如果有人要我們「吃塑膠」,我們會覺得心裡不舒服,但若聽到的是名為「藥品」的同質產物,我們在心理上不會有任何違和感,而輕易地將這些化學合成物質吃下肚。

藥物作為一種石油化合物,和塑膠同樣都不是自然界的產物;將塑膠埋入土裡,它不會風化成土壤。而人體出於自然,是自然界的產物。因此要我們的身體吸收藥物這種化學物質也是極為困難的事。

藥物對於人體之所以會是毒藥,也容易引發副作用的原因就是在此。

作者|宇多川久美子

生於1959年,畢業於日本明治藥科大學。具有藥劑師資格及營養學博士學位。為一般社團法人,國際感食協會現任理事長,主辦「開心健走」系列活動。

非常喜歡藥劑師這份工作,因此過去曾經長期以藥劑師身份服務於綜合醫院。然而,當發現「吃藥無法治病」事實,便毅然辭去工作,自己也盡可能遠離藥物,改變生活方式,成功改善了原本健康狀況不良的身體。隨後更以親身經驗投身於協助一般人脫離病痛的啟蒙運動;幫助大家脫離長期就醫習慣、擺脫藥物依存,以改變生活方式來治療疾病,避免罹患疾病。

日文著作包括:《藥劑師不吃藥(薬剤師は薬を飲まない/廣済堂出版)》、《服藥會讓身體生病(薬が病気をつくる/あさ出版)》等暢銷十萬本。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世茂出版《正確吃藥,病才會好:啟動人體自癒力,養成一輩子不服藥的5個好習慣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