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核心漸冷卻 半徑縮水7公里

2014-03-17 16:37

? 人氣

今日的水星比40億年前初形成外殼時縮水了14公里(NASA)

今日的水星比40億年前初形成外殼時縮水了14公里(NASA)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信使號」(MESSENGER)傳回的資料照片,科學家驗證了今日的水星比40億年前初形成外殼時縮水了14公里,這個數字與科學家依照水星溫度變化計算的範圍相符。此報告於16日線上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期刊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自38億年前結束的後期重轟炸期(late heavy bombardment)以來,水星核心逐漸冷卻、縮小,導致星球表面產生皺裂。科學家在1974年與1975年「水手十號」(Mariner 10)探測船2次飛掠水星表面時,首次發現這個現象。

當時水手十號拍攝了約45%的水星表面畫面,照片記錄了星球縮小後造成的岩石擠壓與葉狀陡坡等地表特徵,不同岩層高度可能相差達數公里。根據水手十號傳回資料,科學家計算水星在半徑上約縮小了0.8-3公里。但依照水星溫度變化史的科學模擬結果,縮小幅度應達半徑5-10公里。

2004年發射的信使號解答了這個長久的矛盾。以水星為目標的信使號在2011年3月18號順利進入軌道,並拍攝了100%的星球表面,使得科學家得以對地表裂坡進行更全面的研究。最新數據顯示,水星應在半徑上共縮小了7公里,這也與溫度模擬結果相符。

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機構的研究主發表人拜恩(Paul Byrne)博士表示,巨大的裂坡是水星表面的一大特徵,有如地球上的山岳帶。「這是水星的主要地勢型態,在這樣小的星球上,如此地形是相當令人驚訝的。」

水星現在的直徑約為4880公里,約為地球的1/3大。不同於地球有眾多板塊,水星只有單一的顛簸岩殼。在未認識地球板塊前,科學家也曾認為地表起伏是由於地球縮小的擠壓結果。英國公開大學的羅瑟里博士表示,「我們現在知道那不是真的,但這正是水星上的情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