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步入四十歲後半,仍然無法在組織當中嶄露頭角,之後無論怎樣等待,都不會等到崛起的機會。無法出人頭地的事實已經昭然若揭,只有當事人(或其配偶)仍然期待有朝一日能重返榮耀,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了。
五十歲左右的上班族,如果不正視直逼眼前的現實,就無法選擇如何迎戰人生下半場。既然在五十歲時不得不做出選擇,從二十歲、三十歲左右便應該要思考這個問題,這是我於《後五十歲的選擇》一書中的論點。
以日本企業來說,至少有件值得慶幸的事,那就是對於未能在公司取得亮眼成就的員工,仍然會讓其待到退休,並給予兼職員工所望塵莫及的穩定收入。雖然現在公司重組的風險比以前高出許多,但只要能夠抓緊公司這條繩索,即便是「職場窗邊族」,也能得到相當程度的薪水。
既然已被排除在飛黃騰達的道路之外.以無名英雄之姿,盡力回報公司的恩情更顯得重要。將指導後輩的時間排在優先順位,如果擅長技術領域,便兢兢業業地建置尚未完備的系統或資料庫。活用自身經驗,無論是人才或是系統,花上五年、十年加以建構,或許能夠留下對公司有所幫助的資產吧。
然而,如果能聚焦在重點上,更能充實第二人生。將自己的人生藍圖納入規劃範圍,而在公司度過的時間便盡力做個幕後英雄。要說這樣做會帶來什麼改變,在屆齡退休那天,從聚集自身周圍的員工數量便可窺知一二。
在職場上的小型送別會,會對退休員工表示「實在是受您照顧了」的人有多少呢?從這樣的人數便能反映出這位幕後功臣的功績,以及他是否培育出優秀的後繼人才。如果在公司工作的最後一天,後輩們都一個勁地說:「不好意思啊,前輩,之後還有預算會議,所以沒辦法參加送別會呢!」之類的話,像這樣的退休員工,早在十五年前,就沒有為工作生涯選擇正確的道路。
即便無法成為公司中的一號人物,但默默為公司盡力付出、關懷他人遇到的困難、主動提供意見的人,自然而然會為自己開拓新的道路。比方說若對往來的業者提出經營建議,或許對方會表示「退休後請來本公司服務」,或許就因此獲得了成為董監事的機會。
假使被排除在升遷名單之外,又什麼都不做,繼續靠公司的死薪水度過這十五年,真的會讓自己孤獨地退休。過了五十歲仍然想像著「或許還有發跡的機會」,但卻以死皮賴臉的態度工作,周圍的人也會逐漸遠離。從屆齡退休的日子倒推計算,從退休的十五年前開始,便要決定以什麼態度面對剩餘的公司生涯,這是非常重要的事。
美國人大約從四十歲左右,便開始計畫老年生活;三十幾歲時也會不時在休假期間從事家族旅行,如果遇到打從心底覺得中意的地方,便會在當地購屋。比方說,位於南卡羅來納州(State of South Carolina)的基窪島(Kiawah Island),是全美頗負盛名的渡假勝地。沿著風光明媚的海岸,林克斯高爾夫球場座落此地,鵜鶘成群翱翔於天空,可說是最棒的景點。崖上別墅林立,如果對此地滿意,可以買下此處的房屋物件。在一般的情況下,當然會需要貸款,但是將買來的別墅交給管理公司出租,經過二十年,也就是差不多在六十歲的時候便能將貸款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