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冠肺炎肆虐,災情遍布全球,更對金融市場造成巨大衝擊,美國股市在短短十天內就觸發一共四次的熔斷機制,投資人因恐慌大幅拋售持有的股票,史無前例的慘況讓2020年的股票市場堪稱見證「歷史奇蹟」。
台灣股市在疫情前期也受到影響,指數一路從11000多點下滑到將近8500點。這千載難逢的入場時機,讓全台證券新開戶數在防疫期間暴增10倍,投資人一夕成為千萬富翁或慘賠收場的故事不勝枚舉,各種投資法則佔據無數論壇和媒體的理財版面,股市致富的討論熱度高漲,街訪鄰居十個有九個見面聊的第一個話題可能都是:「你買股票了沒?」
論投資獲利,相信人人都想當下一個「台灣巴菲特」,但重大事件引發的股市崩盤並非常態。未來的局勢殊難預料,比起開戶進場,也許我們可以更進一步思考:「後疫情時代對我們的財務和投資方式,造成什麼影響?」
疫情衝擊,回不去的新常態生活
瑞銀集團(UBS Group AG)在疫情期間的《瑞銀投資者觀察》報告中,以「後疫情時代對健康和財富的反思」為題,調查全球近3,800名老、中、青三代,可投資資產至少25萬美元起跳的投資者們對未來財富管理的看法。
結果顯示有近8成受訪者認為未來將產生不可逆的變化,恐懼和不安感會持續一段時日,經濟萎縮和市場波動等不確定性存在各種隱憂,在投資上謹慎前行,成了不約而同的共識。
當中則有近7成受訪者對金錢的看法改觀,尤其對年輕世代影響甚鉅,他們比中老族群更擔心短期沒有足夠的流動性資產抵禦未來各種危機造成的潛在財務風險,長期而言則擔憂失去工作和收入,造成存款不足進而影響到未來退休生活。
但於此同時,也有近8成受訪者認為危機與風險的反面則是希望與轉機,對穩健投資的方式持正面看法。
換言之,在世界各地無論是哪一個年齡層,在疫情過後都同意保有穩健的投資規劃是勢在必行的選項。
回望此次股災,如果你的投資有高度比重是在股市,那麼在投資方法百百種的股海中,什麼方式才能讓你保有較高的勝率、避免成為他人待割的韭菜?
長期持有終將打敗大盤
或許我們一般都認為,有錢人投資獲利的報酬率會遠勝散戶,靠的是財富,但事實上也有許多有錢人在股市中賠得慘兮兮。
一樣都是富人,在投資上的關鍵差異,在於「長遠的價值投資思考」和「不躁進的健康心態」。
影響股市的因素甚多,任何投資方都無法精準預測股市走向。能穩健獲利的富人投資者,並非僅是有錢而已,在操作方式上,相較短線進出,他們更關注投資公司、分散分險跟長期持有三個面向,也花費更多心力在研究企業財報、掌握產業動態消息等資訊,股神巴菲特就特別深諳此道。
短期獲利固然是其中一種方式,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幸運地「百發百中」,有人獲利,表示必然有人賠錢,這一次你可能大賺一筆,下一次可能一無所有,一正一負間,長期下來你的報酬率可能是零,甚至是負數。
但是長期持有,享受體質良好的企業的盈餘分配,累積獲利,時間一長便形成複利的力量,當「只賺不賠」到一個層次時,報酬率必然遠比想像中豐厚。
複利的力量 少奮鬥十年
股神巴菲特曾說做好投資,其實只要做對三件事。
第一是找到夠長的時間坡道,愈早投資,複利效果愈驚人。以同樣5%報酬率計算,晚十年投資,就得多投入一倍的資本;第二是找尋報酬率穩健的標的,時間一長,資產就會如同雪球般愈滾愈大;第三則是累積大額資金,投資的資金愈多,獲利自然相對更高,即早存下資本,才有更佳的複利效果。
在後疫情時代的衝擊下,想擁有更接近財富自由的生活,投資理財是必經的學習課題。無論是大戶或散戶,只要掌握基本投資概念,累積資金、穩健操作,在未來都能夠為自己帶來無法想像的美好報酬。
責任編輯/柯翎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