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是挖礦起家,為何後來成為全球膠帶龍頭?他揭秘:給員工15%自由時間,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

2020-08-06 18:10

? 人氣

有時甚至可以把員工在公司的任職時間與表現分為入職期、上升期、懈怠期、離職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入職期是最富熱情的,什麼都想學一下。

上升期是向著自己目標的職位努力的時期。

懈怠期就是員工升職無望,只能得過且過、應付每天的工作的時期。

離職期就是等離職或退休了。

這種劃分法雖然不是很科學,但也體現了員工的一種心理過程。那就是員工們總是會在心理計劃失敗之後,進入一種只能靠利益驅動的懈怠期。而心理計劃的嘗試與失敗都是有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包括入職期、上升期、懈怠期和離職期。

我們把這種因為在職時間段不同而分別適用於X理論與Y理論的現象稱為階段型X—Y理論現象。

其實員工的心理計劃之中,最希望的不是一種職務,而是做出成績。員工的心理計劃之中,一開始是希望學習本職位的一些基本知識,然後透過自己的聰明才智把自己職務的工作計劃執行得更完美,從而實現自己的價值,得到大家的認可,最好還能獲得職務提升。

如果員工的自發創新不能實踐,那麼他就很容易進入懈怠期。特別是知識型員工,他們更加需要公司對其創新的支持與認可。

前面我們說過,知識型員工只要把自己掌握的一些知識與公司計劃內的知識結合運用,就可以滿足普通設計的需要,如果知識型員工對一些知識有獨到的見解再加上在公司掌握的計劃內的知識就可能碰撞出創新的火花。這種創新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一旦某位知識型員工有自發創新的見解與想法就需要公司給予支持,有時甚至願意理解知識型員工的創新都會讓他們對公司充滿感激。

3M公司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

3M公司於1902年誕生於明尼蘇達的蘇必利爾湖畔,最初是從事採礦業的。為了和同行競爭,3M公司的老闆鼓勵工人們發明創造新產品,並成立了研發部門,而那些新產品不斷取代現有產品,成為公司新的核心業務,使得公司不斷成功轉型。3M公司至今最富傳奇的故事就是思高膠帶的發明。

發明膠帶的是3M公司的一位小人物——查德・卓爾。1923年的一天,技術員卓爾到一家汽車噴漆廠去辦事。當時美國流行雙色汽車,但是噴漆很麻煩。當時的工藝很落後,汽車廠的工人先在車上噴上一種漆,然後用膠將舊報紙糊到車上,擋住不需要噴漆的地方,再噴上第二種漆。用膠水糊報紙的方法很難控制品質,膠水用少了黏不住報紙,第二種漆噴不整齊;膠水用多了,不僅擦不乾淨,還會破壞車身的美觀。卓爾無意間聽到工人們的這些抱怨,於是他有心發明一種既能牢牢貼在兩種顏色接頭處,又能很容易撕下來的膠帶。

卓爾回公司後私下裡就研究起膠帶來了,老闆看到他「不務正業」也沒說什麼,讓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很快,卓爾就發明了一種不乾膠帶,取名為Scotch,原意是惡搞他的蘇格蘭 (Scotchland)老闆,想不到這種膠帶和它的名字從此在全世界流行。以後,膠帶成了3M公司的主要業務,並且研製出了各種各樣適用於不同場合的膠帶。不要小看了這些小小的膠帶,它的市場直到2000年以前竟然比整個半導體行業的市場還大,而3M公司一度控制著全球四成的膠帶市場。

3M公司至今發明了6萬種大大小小的產品,全世界有一半的人每天直接或者間接的接觸3M公司的產品。該公司營業額中有1/3來自近5年的發明,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員工利用工作時間從事非工作性質的研究搞出來的。3M公司允許員工用15%的時間做任何自己喜歡做的事,後來這個做法被Google學去了,變成了Google的「20%專案」。2008年,在最具有創新力的公司排行中,3M公司的排名竟在Google和蘋果這些以創新而聞名的公司前面。 

——節選自吳軍《浪潮之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