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67歲死前最難忘懷4件人生記憶:一個不能受教育的私生子,這樣成為世紀傳奇

2017-07-09 11:00

? 人氣

1519年4月下旬,藝術家達文西身體欠安已經有幾個月了,他確知自己的大限近在眼前。這時,他已在法國的克盧莊園 (Château de Cloux) 裡住了2年,是法國國王法蘭索瓦一世 (François I) 的貴客。法王大方賜予他金錢、給予他榮耀,尊崇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典範人物,渴望把文藝復興也引進法國。達文西是法王的得力助手,提供各種重要議題的建言。但如今他已67歲,壽命將盡,心思便漫遊到其他的事情上。他擬訂遺囑,在教堂領聖餐,回到床上,等待生命的最後一刻降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他躺在床上時,幾位友人(包括法王)來探望他。他們察覺到達文西特別想要回顧這一生,他平時並不熱衷談論於自己,那會兒卻聊起童年和青春年少時的往事,娓娓訴說自己曲折離奇的一生。

達文西對命運一向具有強烈的感受,而多年來,他心裡始終有個縈繞不去的問題:是不是有一種內在的力量在驅策萬物生長、蛻變?假如這種力量存在於自然界,他要把它找出來,不論他在觀察什麼,都不忘尋找關於這種力量存在的鴻爪,這是他的痴狂。現下,眼看壽命將盡,在朋友們紛紛辭去後,獨處的達文西十之八九會以某種方式,由這個問題叩詢,探究生命之謎,尋找是不是有任何跡象可以證明存在一股力量,推動了他的生涯發展,引著他走到今日。

達文西探尋的第一步,自然是回顧在佛羅倫斯城外32公里的文西 (Vinci) 所度過的童年。他的父親瑟.皮耶羅.達文西 (Ser Piero da Vinci) 是公證人,屬於勢力強大的資產階級中堅份子,但達文西不是婚生子女,不能就讀大學,也不能從事任何高貴的職業。因此,他的學校教育有限,童年時經常四處遊蕩。他最愛在文西周圍的橄欖林漫步,或是沿著不知名的小徑行到一些風光迥異的茂密森林。森林裡有許多野豬,傾瀉而下的瀑布注入湍急的溪流,在水塘上會見到優游的天鵝,長在崖邊的還有長相奇特的野花。森林裡琳瑯滿目的生物令他痴迷不已。

一天,他溜進父親的辨公室,拿了一些紙張(在那個年代是稀罕的玩意兒,但他父親是公證人,因此紙張很充足)。他帶著紙走進森林,坐在石頭上開始描繪起周遭的各種景物。他每天回到森林裡畫畫;即使天氣不佳,他也會找個有遮蔽的地方,坐著素描。他沒有老師,沒有可供觀摩的畫,全憑雙眼睛觀察,讓自然界充當他的模特兒。他察覺要描繪景物時,必須觀察得特別仔細,才能捕捉到令畫的景物能夠栩栩如生的細節。

有一回,他畫起一朵白色鳶尾花,正在細細端詳時,鳶尾花奇特的形狀深深吸引了他。鳶尾花是從一顆小種子開始歷經各個階段之後才開成了花,在那幾年,他把這種花的各個階段都畫遍了。是什麼讓這株植物進入一個又一個時期,最後演變成這朵精巧的花,樣貌與一般的花朵那麼不同呢?或許花朵具備一種推動它經歷一次次蛻變的力量。在隨後的悠長人生裡,他會一再尋思花的變化過程。

在病榻上獨處時,達文西也回顧早年在佛羅倫斯藝術家安德烈.德.維羅基奧 (Andrea del Verrocchio) 的畫室當學徒的日子。他憑著精巧的繪畫能力在14歲時成為這名藝術家的學徒。維羅基奧教導徒弟們在畫室工作所需要的科學知識,像是工程學、力學、化學、冶金學等。達文西熱切地吸收全部的技能,但不久便察覺內心有著別的渴望:他不願單純做製圖的工作;他想製作自己的東西,要發明,不要一味模仿老師。

達文西著名作品《最後的晚餐》(圖/維基百科) 
達文西著名作品《最後的晚餐》(圖/維基百科) 

有一次,維羅基奧設計了一幅較大的《聖經》場景繪畫,交代他畫上一尊天使。達文西決定用自己的方式,讓自己負責的部分可以顯得更鮮活。在天使前方的前景,他畫了花床,但不是隨便勾勒那些司空見慣的植物,而是以前所未見的科學熱忱,描繪童年時便仔細研究的花卉樣本。他還為畫天使的臉龐試驗各種顏料,調出嶄新的色調,令它的容顏散發出柔和的神彩,呈現出神聖莊嚴的氣質。(為了能捕捉這種神情,達文西特地挪了空到鎮上教堂觀察正在熱切祈禱的善男信女,其中一位虔誠年輕男子的神情成了天使面容的原型。)最後,他決心成為第一位畫出為天使畫上一雙寫實翅膀的畫師。

為此,他到市集買了幾隻鳥,花很長的時間練習描繪鳥翅,精準地畫出翅膀與鳥身連結的方式。他希望讓人覺得翅膀像是活生生地從天使肩部長出來的,彷彿可以飛行。一如往常,達文西研究到這個程度還不夠,這件案子結束後,他真的迷上了鳥類,在心頭蘊釀起的想法是如果能搞懂飛行的原理,或許人類真的能夠飛行。他在這段期間每週都抽出幾小時,研讀能找到的所有鳥類相關資料。這便是他心智運作的典型方式:從一個想法流向另一個想法。

達文西也必定會憶起他的人生谷底,也就是1481年。教宗請羅倫佐.德麥地奇 (Lorenzo de’Medici) 推薦佛羅倫斯最優秀的畫師,以便繪製、裝飾他剛令人興建完工的西斯汀教堂 (Sistine Chapel)。羅倫佐接受了教宗的請託,將佛羅倫斯一流的畫師悉數送至羅馬,唯獨漏掉達文西。他倆始終不太和睦。羅倫佐是學究型的人物,成日浸淫在經典著作中。達文西不會拉丁文,對古人的知識很是貧乏,他的性情是科學。遭到冷落不只令達文西沮喪,也令他漸漸憎恨起畫師只能仰賴王室青睞宿命,只能靠著一次又一次的接受委託案件來維持生計。他厭倦了佛羅倫斯及主宰該地的宮廷政治。

經典作品《蒙娜麗莎》(圖/維基百科)
經典作品《蒙娜麗莎》(圖/維基百科)

改變人生的重大決定──在米蘭「創業」,看見生命的不同風景

他接下來作出的決定扭轉了他的人生:要在米蘭自立門戶,並且想出討生活的新法子。他不僅要當藝術家,更要追求一切他所感興趣的工藝和科學,像是建築、軍事工程、水力學、解剖學、雕刻等。對於想晉用他的王侯或贊助人,只要提出優渥的贊助金,他可以擔任全方位的顧問和藝術家。他自知,自己的心智在同時進行數項計畫的時候最靈光,因為他會在各個計畫之間建立起各種連結點。

當達文西繼續自我檢討之旅時,他定會想起在這個人生新階段接到的一個重大委託案:打造一尊巨型的青銅駿馬,以緬懷現任米蘭公爵的父親法蘭切斯科.斯福爾扎 (Francesco Sforza)。這項挑戰對他來說簡直難以抗拒。這尊雕像的尺寸是古羅馬時代以降從來沒有人見識過的,極其龐大,而鑄造如此巨型的銅像是那個年代的藝術家還無法挑戰的工程壯舉,他必須有能力克服。

達文西耗費幾個月時間設計這尊雕像,為了測試設計圖的可行性,他用黏土先打造了雕像的模型,並在米蘭最寬闊的廣場上展示。這尊黏土模型是個龐然大物,大小相當於一棟巨型建築。前來參觀的人群對這尊馬的尺寸、達文西所捕捉到的駿馬英姿,及其懾人丰采,不禁讚聲連連。這個奇觀的響亮名聲傳遍整個義大利,人人熱切地想要目睹青銅像成真。為此,達文西還發明了全新的鑄造方法,他不打算按當時的作法,把雕像拆成幾段,分成一段段製作各自的模子,而是打算製作一整座沒有接縫的模子(使用他調配出的高明配方)來鑄造整匹馬,如此,馬兒的外觀會顯得更靈動、更自然。

但幾個月後不巧發生戰爭,公爵得把找得到的青銅都拿去製造火炮。最後,黏土雕像遭到拆除,駿馬雕像從此胎死腹中。其他藝術家譏笑達文西笨,就是因為耗費太久的時間在尋找完美的解方,夜長夢多,結果如此是剛好而已。連米開朗基羅都加入嘲笑他的行列,他說:「你做了一尊無法實現用青銅鑄造的駿馬模型,後來令人不恥地半途而廢。米蘭人當初怎麼會笨到相信你?」達文西已經習慣別人侮蔑他的工作步調溫吞,但其實這段經驗他心中其實了無憾恨。他已經測試過自己對如何製作這尊大雕像的構想,日後大可把這份經驗應用在別處。反正,他最在乎的並不是成品本身,是追尋與創造的過程令他振奮不已。

如此回顧人生,達文西會清楚地察覺有股隱而未現的力量在驅策著他。在孩提時期,這種力量吸引他前往大自然的野地,觀察最多姿多彩的生命群像。同一股力量驅策他偷拿父親的紙,花上大把時間作素描。他為維羅基奧工作時,這股力量慫恿他做實驗,後來引導他背離佛羅倫斯的宮廷,告別那些從眾的藝術家,促使他極盡大膽之能事,製作巨型雕像、嘗試飛行、為了研究解剖學而剖開數百具屍體,一切全是為了發掘生命的本質。

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生命中的每件事都有發生的理由。身為私生子反倒是好事一件,他因而得以有自由發展的空間。連家裡的紙張似乎也是冥冥中替他備妥的。但假設他抗拒這股力量呢?假如在西斯汀教堂事件後,他沒有另謀出路,而是頑強地堅持要隨眾人一道去羅馬,努力去博取教宗的青睞呢?他是有那份本事的。假如他將主要的精力用於繪畫,賺取優渥的收入呢?假如他像別人那樣,總是追求完成工作的效率呢?沒錯,他照樣會表現傑出,但他就不會是達文西。他會和原有的生命目標失去連繫,人生遲早會出差錯。

這股隱匿在他之內的力量,一如多年前他描繪過的那朵鳶尾花之內的那股力量,帶領他徹底發揮自己的能力。他忠誠地遵循這股呼喚的引導直到最後一刻,走完他的人生路,而今便是告別人世的時刻。或許他幾年前在筆記上寫下的字句,會在此時又浮現心頭:「一如充實的一日會換來甜美的睡眠,充實的一生將帶來甜美的長眠。」

作者介紹| 羅伯.葛林 

國際暢銷書作家,古典學系畢業。終生都在研究權力法則,成名作《權力世界的叢林法則》(The 48 Laws of Power)在全球銷售逾一百二十萬冊,影響力遍及社會各階層。他的洞見屢獲重量級媒體爭相報導,包含《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富比士》、《赫芬頓郵報》等;也曾上《今日秀》、ABC廣播、CNBC衛星新聞台分享研究成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李茲文化《喚醒你心中的大師:偷學48位大師精進的藝術,做個厲害的人》
責任編輯/鐘敏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