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合法主張加拿大東部領土主權一事,從雅克.卡地亞(Jacques Cartier)於1534年的「發現」記載中有文為證。該「發現」令人匪夷所思;尤其卡地亞記錄他抵達聖羅倫斯灣時,現場有超過1,000艘巴斯克漁船。顯然巴斯克人比卡地亞更早(可能甚至早於哥倫布)在北美海岸附近捕捉鱈魚數十載;但卻因為巴斯克人沒有地圖依據,所以不能合法宣示領土主權,或是將發現新世界的事蹟歸功於己。
而在美洲、非洲和亞洲裡,所有歐洲殖民強權國家,都將地圖繪製者化身為誇大領土主權範圍的宣傳者。這也導致彼此出現激烈的「地圖交鋒」,而結果往往呈現荒謬誇大或扭曲自然地理的地圖。
到了20世紀,宣傳地圖發展得更加細膩。20世紀初時,世界地圖以顏色編碼,作為指示歐洲列強的掌控範圍。最為人所知的是大不列顛帝國的廣大領土,在大多數地圖上以淡紅色呈現。由於地圖上的淡紅色陸地面積覆蓋了地球的四分之一,帶給人們大不列顛帝國是海上霸權和殖民帝國的震撼。
眾所皆知,納粹德國最擅長製作膽大妄為的宣傳地圖。在戰爭之前,德國將自己描繪成被其它強權國家威脅的受害者。可是一旦戰爭開始,德國宣傳地圖部門重新繪製地圖,展現德國瞬間成為無堅不摧的形象。在排版設計和地理範疇方面,德國的地圖繪製變得更加大膽又大幅。德國製圖師總忽視正常的測繪比例,而宣傳地圖則有意識地模仿羅馬帝國史詩般的規模和風格呈現。
戰爭初期,納粹雜誌發表主要戰事地圖,而且相當準確地描繪德國戰爭機器席捲歐洲其它勢力。每幅地圖與評註,傳達了一股媲美凱撒軍團征服成就的歷史意義。後來,當戰爭趨勢由勝轉敗,就算前線全軍覆沒,宣傳地圖仍持續繪製勝利出擊的姿態。
納粹出版物善於描繪基於國家和人民利益原則的「理想」社會社區。納粹精於鼓吹烏托邦願景:未來德國將成為一個完美有組織的社會,健康與才智都將優越其他人種。這種天真爛漫的創意想法(如上圖所示),只會帶來更多寒蟬效應罷了。
作者簡介|約翰‧克拉克 (John O.E. Clark)
作家,編輯。編撰英文字典、百科和各種知識書籍。專注於研究致力創新的製圖師,如:愛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亞歷山大・洪堡德(Alwxander von Humboldt)、威廉・史密斯(William Smith)等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寫出版《改變歷史的地圖與製圖師:藏在地圖裡的智識美學與權力遊戲》(原標題:宣傳地圖Propaganda Maps)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