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條通可能是台北,甚至是全台灣,日本味最濃的地方。
六條通現在正式的地址是中山北路一○五巷以及林森北路一○七巷。或許有人會說日本時代它總該是正式地名了吧!也對,也不完全對。日本時代,市區正式的地址是某某町○○丁目○番地,不像現在,以路街、巷弄為住址。當時六條通是大正町二丁目與三丁目之間的一條巷子,並沒有正式的名稱。
大正町相當於現在中山北路、南京東路、新生北路、市民大道環繞的區塊。大正町南北有十條東西向的小巷,日人稱之為一條通、二條通、一直到十條通。四條通、六條通比別的巷子稍寬,光復後,四條通拓寬成了長安東路。
六條通是現在年輕人淺嘗日式居酒屋文化的新去處,歐吉桑、社長桑則是常客。街頭巷尾還不時可以看見幾個一臉疲憊的日本商社駐外人員,大概才剛下飛機,從日本母公司出差回來,拉著隨身行李,一頭鑽入巷內的小公寓。
華人在海外聚居之處稱為唐人街,依此邏輯,六條通稱之為「大和街」似乎也不為過。此處和日本人的淵源很深。七、八十年前,這兒是日本有錢人、高官的住宅區。二十多年前,六條通粉味十足,店招上盡是一些腦滿腸肥的平假名字母,內外裝潢俗不可耐,出入其間的多是日本買春客、腰貨女郎、三七仔。近年經濟不景氣,銷金窟退色,反而顯現出一種的近乎滄桑感的日式風情。
六條通誕生於大正、昭和之際。那時,三○年代的世界經濟大恐慌還沒暴發,日本經濟欣欣向榮,國際地位已晉升為列強之林,台灣殖民地也終於結束了長期、大規模的軍事討伐與血腥鎮壓,開啟了所謂的大正開明時代。
大正八年(一九一九年),田健治郎接任第八任台灣總督,他是台灣第一個文官總督。他的施政方針是採取同化政策、文武官分立、致力推動地方自治。改革地方行政制度是他任內最重要的改革,廢廳改州,廢支廳改置郡市,全台分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五州及花蓮港、台東兩廳。現今政府推動的五都化,頗有田總督改制的味道。
田健治郎更重大的改革是一舉廢止施行了兩百多年的保、里基層行政區劃,改行街、庄制,同時在都會地區進行大規模的都市更新計畫。一九二六年台北、台中的市區內的街庄改為純日式的町、丁目、番地。六條通便誕生於此時。日據初期,日人住宅區大多在城南的植物園、廈門街一帶,大正町是當時唯一位於火車站北面的純日本人住宅區。
大正町原地名是三板橋庄大竹圍,住家不多,大概早期日本人壓根沒打算在這兒住人,便將此地規劃為日本人的「公共墓地」。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家族、第五任台灣總督明石大將便葬在此地,現在成了十四號公園內「還我河山」岳飛雕像的地基。後來東門外、南門外房子都蓋滿了,日本人腦筋就動到這兒,和死人爭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