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 年,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在孟菲斯發表他最後的演講〈我已踏上山頂〉。演說中,馬丁路德金恩呼籲,黑人應該把積蓄財富存入黑人開辦的銀行。
「我們需要強化屬於黑人的機構,我懇切呼籲你們,把錢從市中心的銀行提走,存入到三州銀行(Tri-State Bank),我們需要一場席捲孟菲斯的存款運動(Bank-in Movement)……我們要開始建立一個更大的經濟基礎」。
演講後第二天,馬丁路德金恩遇刺身亡。
在黑人尚未正式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時代,在列治文(Richmond)、芝加哥和亞特蘭大等城市,黑人主要依賴當地的黑人社區銀行。那些銀行提供貸款、也改善黑人社會的商務、教堂和社區。
華特街區 (Jackson Ward) 是列治文著名的黑人區,曾有「黑色華爾街」(Black Wall Street)和「黑色資本主義的發源地」(Birthplace of Black Capitalism)之稱。在 19、20 世紀之交,華特街區是當時美國最繁華的黑人社區之一,有興旺的劇院、商店以及醫療網絡,也是首批黑人銀行開設的地方。
其中一所黑人銀行,由瑪姬獲加 (Maggie Walker)經營。瑪姬獲加原是教師,是一名獲得自由的黑奴的女兒。1903年,瑪姬獲加開設聖路加便士儲蓄銀行 (The St. Luke Penny Savings Bank),為有需要人士提供貸款。那些借款人往往被傳統銀行拒諸門外,如黑人醫生、律師和企業家。
不過,在廢除種族隔離以後,白人掌管的銀行被迫向美國黑人打開門戶,黑人財富也從原有社區流走,最終流入華爾街及其他銀行。
全國銀行家協會(National Bankers Association)是一個代表接近 200 個少數族裔和婦女銀行的貿易集團。總裁格蘭特 (Michael Grant)指:「我們已失去很多生意以及業務支援,這是整個『種族融合』過程的副作用。」
2007 年的金融危機,令 40% 的美國黑人財富消散掉。不少苦苦爭扎多時的社區銀行倒閉 (它們並不是華爾街大救市計劃的一部分)。由黑人所擁有的銀行,只餘下 25 家 (10 年前有 45 家,在美國歷史上則最多曾有 100 家)。黑人銀行數目銳減,令人質疑那些小眾銀行 (niche banks) 在現代美國仍否有它們的一席位。
瑪姬獲加建立的聖路加銀行,最終也與其他黑人銀行合拼,建立了聯合銀行及信託公司 (Consolidated Bank and Trust),但最終也未能籌集足夠的資金來維持運營。2011 年,聖路加銀行被一所西維珍尼亞的銀行接管,更名為第一銀行 (Premier Bank),結束「黑色華爾街」漫長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