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期罹患淋巴癌的諮商心理師葉北辰,正因歷經罹癌、復發、抗癌道路,明白人人都會死,需為臨終做好心理準備,因此畢業後走進安寧療護病房,陪伴許多癌症末期患者談死亡。
多年前,年僅24歲的葉北辰還是台大心理研究所二年級的研究生,原本一心想成為老師的他,走的是學術路線,平時熱愛打籃球,總覺得自己年輕又健康,直到有一天發現胸口出現腫塊,原以為只是打球撞到,不以為意。
漸漸他發現自己體力每下愈況,走2步路就喘得半死,想說加強運動鍛鍊體力,不料體力不僅沒變好,反而經常感到快要暈倒,甚至半夜盜汗、體重也直直落,這才驚覺不對勁就醫,竟是罹患淋巴癌第3期。
得知罹癌當下,「我腦中一片空白」葉北辰說,不僅胸腔積水、心臟外的心包膜也積水,引流近1.5公升才脫離險境,不過,他自認年輕力壯,即便抗癌路上飽受折磨,但他仍信心滿滿,誰知完成治療2個月竟復發了。
癌症復發後,葉北辰這才體認到癌症帶來的威脅,「癌症並不在乎你是誰,他要我死我就會死」,後來他歷經自體幹細胞移植,一天反覆發燒4、5次,無法外出、無法吃東西的日子裡,他只能躺在床上等待下一次發燒到來,覺得就像被困在同一個時間裡,怎樣都逃不出去。
面臨一陣陣襲來的絕望,葉北辰總想像未來治好了可以大吃大喝,他每天都會上美食版想著以後要這個、要吃那個,這樣的「希望感」也成為他走下去最主要的支持力量,最後終於抗癌成功。
出院後,他參加台灣癌症希望基金會的活動,鼓勵更多病友抗癌,也有愈來愈多病友找他談自身疾病,葉北辰完成學業並考上心理師執照後,工作幾年決定進修悲傷輔導、陪伴,目前是台灣諮商心理學會副秘書長、基隆長庚癌症中心的諮商心理師,陪伴許多走入安寧療護的癌症末期患者面對死亡。
葉北辰說,諮商心理師在安寧療護中扮演的是「陪伴」的角色,但陪伴並不是人出現就好,而是自在地陪在患者旁邊,與對方的心靠近,即便遇上絕望的患者,他也不會勸退,反而會去了解背後的原因,可能是不想增加家人負擔,也可能只是想為自己的生命做主。
此外,正因歷經過癌症帶來的死亡威脅,葉北辰也會坦然和患者談死亡,他說,很多一想到死亡就會感到害怕,認為這個不該談,但是人人都會死,都需要為臨終做好心理準備,同時也藉此了解病人心中在意的、放不下的,一一解開。
多年看盡生離死別,也讓葉北辰深深感受到「人生無常」,他也呼籲,對家人、朋友的愛,永遠不要覺得以後再說。
責任編輯/鐘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