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公司上班時,我們很容易區分那些有野心和沒有野心的同事。企圖心強的人有一些共同的特質:永遠穿得衣裝筆挺、認真開會、把握發言時機展現自己、願意更早上班或更晚下班,甚至不惜犧牲私人假日時間奉獻給公司;沒有野心的同事通常躲在辦公隔板裡,頭永遠壓得低低的,即使自己在信件副本裡卻永遠不出聲,下班時間一到,立刻拎著包包走人。
在家工作其實也有這樣的區別,只是要維持專業感更加困難,少了必須走進辦公室給同事看的需要,不用顧及大家欣賞或批評的眼神,很多人在家根本不會化妝、梳頭、穿套裝或是高跟鞋,有些人甚至好幾天才洗一次頭髮,永遠穿著同一件寬大的T恤。
若是分別與辦公室上班族及在家工作者開視訊會議,可以明顯看出兩者之間的差異:辦公室上班那位即便氣色看起來略顯憔悴,卻肯定上了妝、穿著搭配過的衣服,一副隨時可以上場出征的樣子;而在家工作的往往像是下一秒就要去健身房或接小孩的裝扮。
我和凱文在家裡工作時,兩人的裝扮天差地遠,我總是上點淡妝,身上穿著隨時走去商店也不會害臊的衣服;他則不然,身上常是一件洗到失去靈魂的白色內衣和短褲飄來盪去。如果他反常穿了POLO衫,肯定是待會要視訊會議。倒不是工程師特別不拘小節或沒有野心,只是平常受僱大公司,偶爾在家工作,不需要刻意維持一種有朝氣的形象;我則不然,因為長年都在家上班,反而更要求自己要「有點樣子」,維持專業感,彷彿沒有明顯的上下班區隔,日子就真的要過得不清不楚了似的。
有些在家工作的人只在意腰部以上的視覺呈現,疫情期間美國大型零售商沃爾瑪就公布自己的銷售數據,他們發現,由於大家都改成線上會議,導致上衣的銷量增加,但購買下半身衣著的訂單卻明顯減少,Adobe市場分析也發現,這段時間全美國的睡衣銷售提升至143%,但褲子銷量下跌13%,女生內衣也減少12%。
建立舒適但充滿專業感的形象
在家工作最吸引人之處不外乎由內而外的三舒:舒適、舒服、舒坦。環境要舒適、衣著要舒服、心情要舒坦。
材質部分,依據季節氣候以及室內是否開空調做選擇,夏季可選擇純棉、棉麻或彈性聚酯纖維,涼爽透氣剪裁;冬季可以穿著鋪棉或是抓毛絨布料,搭配天鵝絨或皮質的室內拖鞋,提升溫暖的幸福感。我個人在夏天時偏好棉質上衣搭配過膝軟布長裙的裝扮,或是穿著及踝無袖長洋裝,需要視訊或外出開會時,外頭可以隨時搭上一件白襯衫或有領子的外搭上衣即可。
男性在家工作可以選擇棉麻襯衫、舒適的POLO衫或有型的T恤(穿太久已經掉色、失去原本的形狀、荷葉邊請考慮回收或丟棄);下半身可搭配長度及膝的工作褲,若需要外出再換上全長的褲子。
無論男女,兩件式的穿搭都能快速營造視線層次感,上衣外面加上一件牛仔外套或休閒西裝外套都是快速變裝、公私兩用的聰明休閒穿搭法。
另外容易被忽視的是髮型的打理,有些在家工作的人幾天才洗一次頭, 使頭髮出現癱遢或根根分明的油膩模樣,不只會散發異味,在專業儀容上更是極大扣分;男性的頭髮若不想天天抓髮膠,也要定期修整成容易梳理的髮型,最重要的是,蓄鬍不是不行,但鬍子的造型若疏於照料「雜草叢生」, 反而更容易被人認為是邋遢在家,疏於自律的表現。
一個連自己的毛髮都打理不好的人,如何讓人放心把預算或案子交給他呢?
自僱者如何讓專業形象加分
衣著與外在形象雖然是建立專業感的重點門面,但並非唯一的元素,以接案、自僱者、小型創業者這類在家工作型態來說,還有許多小細節會透露出你是否「專業」。
1.Email信箱網域
如果說衣著是一個人給外界的第一印象,對於在家工作者來說,Email常比第一印象還要更前線,因爲無論透過網路口碑、人際介紹或是網頁搜尋而來的客戶,你不一定有機會與他們碰到面,但大多都會以Email保持聯繫,當Email 在@後面的網域是免費網站(例如gmail.com 或hotmail.com),便容易讓人感覺:你是個便宜的接案者。
這種「感覺便宜」的原因來自免費信箱的不專業感,只有想省錢、尚未完整組織化經營的人才會用免費信箱,除非你已經是該領域赫赫有名的好手,具備相當高的知名度,或許不需要靠這些小細節來妝點自己(就像賈伯斯天天穿黑T恤也沒人敢小看他),但倘若你只是一個正在成長期的自僱者,透過一些方式讓自己看起來更專業是十分必要的。
我是屬於先建立起個人品牌才開始組織化經營的例子,照道理來說並不需要特別擁有一個Email網域,但我還是申請了,並且乖乖繳納網域費用,原因在於儘管我不需要,但我的同事、夥伴在面對外界時仍然需要一個像樣的身份,當他們拿出名片來的時候,不至於讓客戶或合作夥伴覺得他們像烏合之眾,而能獲得和其他商業夥伴同樣被尊重的專業地位。
2.名片的質感與職稱
當你有機會當面見到客戶,或去產業相關的活動/研討會時,與他人交換名片的機會是很重要的。在交換名片的過程中,我們會先在心裡打量對方的狀態, 有點像是參加盲目約會或相親,短時間內就要立刻決定是要在心內給這位陌生人一個位置,或是直接將他拋到腦後?
名片就是一個這樣看起來微小卻又有不可言喻重要性的存在。
我有個朋友就是以遞名片作為交流的開端,而在飛機上追到空姐太太,他說, 如果只是跟對方隨意聊天就想要到電話,企圖太過明顯也容易流於輕浮,但因為他以作為公司總經理的商業習慣,在談話後遞上名片自我介紹就很合理,對方若有意便會主動打給他。
一張名片可以扭轉乾坤,這是因為名片也是個人形象的重要環節,或許你會認為自己又不是什麼大企業的總經理,不過是家小公司,但不用擔心,名片的細節並不只有職稱。
名片的質感,就代表你的質感。
所以名片最好經過專業的設計師設計,且紙質不要貪圖便宜選擇最薄的材質, 稍具磅數厚度才能顯示質感。
另外,也不宜做得過份花俏,有些設計師為了彰顯自己的設計才華,把名片設計得奇形怪狀,反而讓人無法一眼看到重要資訊,如果名片讓一般人難以接受,反而自曝其短,顯示自己不懂名片在商業場合裡最重要的功能:先是讓人看得到資訊,其次才是藝術性。
許多自僱者因為擁有多項才能,身兼多種斜槓,所以把各種職稱全列上去,例如:
會計事務所負責人/紅酒講師/體適能教練/商會總幹事/街頭藝人 王大凱
你發現了嗎?雖然這張名片相當節省,把所有職銜都印在一起,甚至也滿足了王大凱的自我感覺良好,快速介紹了他的各種天賦,但對於收到名片的人來說,其實是眼花撩亂,無法立刻抓到重點,更重要的是,如此一來反而讓每一個職稱都顯得不怎麼專業。
要記得,現代社會大家都很忙,沒有人有空回家盯著你的名片欣賞三十秒,所以迅速有效溝通是商場致勝關鍵。一張名片最好只有一個重點職稱,或至多不超過兩個,且如果同時放上多個職稱,最好職稱之間有緊密關聯。例如說:
彩妝師/婚禮新秘 Sandy Chen
彩妝師跟婚禮新秘這兩種工作性質彼此有高度重疊,但婚禮新秘更加貼近大眾、鎖定婚宴場合,因此同時放在名片上便有補充、擴展市場的效果。
當然,如果對於目標是走強調藝術性的高端時尚彩妝的工作者來說,即便有時也做婚禮新秘的工作,但或許不用在名片上特別加上職稱,而能透過簡潔俐落的「彩妝師」展現有點距離、有些神秘的形象。
如果真的有多份工作並具有各種斜槓,該怎麼處理名片的眾多職稱呢?
我會建議,分成兩三組不同的名片,視眼前所處的情境來發適當的名片,例如遇見企業老闆,王大凱可以發「會計事務所負責人/商會總幹事」的名片;但倘若是在一群會計師的聯歡活動裡,就可以除了本業名片之外,加發一張「紅酒講師」或「街頭藝人」的名片,「有時我也跑去做這些事!」增加與其他同儕互動,並在團體裡留下深刻印象的機會。
很多自僱者也會糾結到底應該給自己冠上什麼樣的職稱比較好,雖然實情是校長兼撞鐘,什麼事情都得自己來,但冠上CEO感覺太過高大上,不放職稱又嫌空洞。
關於要不要放職稱位階這個問題,其實會因產業而有不同。
若經常在商業圈企業與企業間往來,擁有一個職級位階確實重要。我在業界看過許多獨立作業的公司負責人,仍會放上總監或經理的頭銜,創造出公司往上有經營層,往下也有下屬的樣貌。
若是一些獨立性極高的工作,例如採訪記者、藝術家、室內設計師、舞蹈家, 由於職務本身就已說明工作內涵,通常並不必要特別加上總監或是負責人這類職稱,若要放上也無妨。
或許有人說,現在大家都用電子名片,或是交換通訊軟體帳號,但相信我,名片就跟訂製西裝一樣,平時以為不需要,但臨時遇到重要場合,就考驗你能否隨時拿得出手。
3.設定虛擬助理
在我剛開始成立公司時,時常要處理議價跟報價之類的事,有時自己談價錢很不好意思,遇到殺價更難鐵石心腸,就怕傳出去不好聽。另一個困難點則是自己作為執行者與公眾人物兩種角色,總想扮演白臉,但若沒有一個黑臉跟客戶確認合作內容、授權事項、付款期限和欠款催收也不行。
後來我申請了另一個Email帳號,並給了這個帳號一個名字「克莉絲汀」,當有客戶來信時,「克莉絲汀」會幫忙回信、討論內容、報價,如果客戶的預算實在與我們平常的水準落差太大,或是客戶的產品並不吸引人,「克莉絲汀」 就會出面婉拒邀約。
其實我就是「克莉絲汀」,但有了這個可以暢所欲言的助理之後,各方面的商業來往都順暢很多,直到兩年後我聘僱了員工,「克莉絲汀」才就此退位。
事實上一人公司需要虛擬助理的時刻並不少,特別是演藝圈、網紅、講師、某領域專家這類經營個人品牌者,如果沒有經紀人或經紀公司,就特別需要設定一個助理的角色來做自己跟客戶中間的緩衝。
我曾跟幾位藝人、網紅朋友分享過自己的經驗,他們不只驚呼「原來還有這招!」,後來也都各自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虛擬助理,沿用至今。
在家工作或一人公司看似輕鬆愜意,但既然人在江湖上打滾,想要贏得客戶的信賴感,首先就不能失去專業形象。當再也沒有漂亮的大公司品牌作為靠山,我們就是自己的公關,唯有先建立專業樣貌,後續才有機會讓人看到你扎實的能力。
作者介紹│ 徐豫(Anita御姊愛)
歷練知名外商、本土百大企業多年後,選擇在家創業。成功打造個人品牌「御姊愛」成為網路知名意見領袖,也開創多元收入獲利管道。專長品牌行銷、居家美學、職場與兩性議題。
現為職業作家/個人品牌顧問/A++ CLUB、Life-Founder共學社團創辦人/美國P.I.S. 專業室內風格師訓練中心亞太區負責人
曾為《壹週刊》、《商業周刊》、《GQ》專欄作家,並曾受邀參與台灣、北京、美國等地電視節目錄製。兩度榮登網路溫度計十大人氣指標「最受歡迎十大時尚網紅」、「最受歡迎兩性部落客」。
畢業於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研究所,曾就讀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班,取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與商業策略學程認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價值投資學程認證、美國C.I.D.室內佈置師資格認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寫樂文化《在家工作:從職場裡自由,在生活中冒險的個人實踐》(原標題:由內而外全方位打造在家工作的專業感)
責任編輯/焦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