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某天,米其林兄弟在修車工廠,看見一個景象,這才改變了他們一貫免費美食指南大贈送的方針。他們某天到修車工廠時,撞見了工人竟然將他們嘔心瀝血的指南書拿來墊桌腳!這時他們才體會到:「人類,只會對自己花錢買到的東西才會珍惜。」所以,從1920年開始,他們決定改以法郎7元的定價零售美食指南,這下我們世人熟知的《米其林指南》才因此誕生。
3、除了一星、二星、三星,還有這些評價?
《米其林指南》改以7法朗販售後的第6年,1926年開始《米其林指南》為其評價最高的料理餐廳,引進了星星制度。之後,1931 年增加了二星與三星並於同年開始實施於法國部分地區,到了1933時尚之都巴黎也導入了三星制度的評比,詳細的星級制度則是在 1936 年確立。
至於亞洲國家,是到什麼時候才被《米其林指南》納入評比呢?亞洲地區則是到了2007年,日本才成為世界第22個,同時也是亞洲第一個納入《米其林指南》評選的國家,而且至今一直保持著亞洲地區最多三星餐廳的紀錄。至於台灣,則是等到2018年米其林才首次插旗台灣,並將台北的餐廳納入評比,如今2020年更將台中也納入了,於8月推出《台北台中米其林指南 2020》雙城指南!順帶一提,目前君品酒店頤宮Le Palais是從2018台北米其林首度登場後,唯一一家連續3年都拿米其林三星的台北店家,也是台灣唯一的米其林三星餐廳。
那麼這些一星、二星、三星,究竟代表什麼意思?根據米其林指南官網的描述:
一星:表示同類別中出眾的餐廳,各方面都表現出眾,值得您停車一嚐的好餐廳,價格也合理。
二星:代表店家廚藝高明,值得您繞道前往,價格會貴一些,但美味將反應在價格裡。
三星:為最高星級,代表餐廳供應的料理皆出類拔萃,值得您專程造訪,當然您勢必得帶好足夠的錢。
除了星星外,其實米其林指南中還有各種五花八門的圖示,例如「米其林寶寶」的頭,它又叫做「必比登(Bibendum)」推薦,代表的是,除了高級餐廳之外的地道超值餐館,且該餐廳提供不錯的食物,以及適當價格(1000台幣以下),換言之就是「高CP值」的當地餐廳。
以及「餐盤」,代表餐廳的新鮮食材、細心準備,美味佳餚,層級介於「必比登(Bibendum)」和三星餐廳之間。「叉匙」,表示餐廳的舒適度及品質,會綜上餐廳空間與服務給予1~5個叉匙的評價。另外還有「葡萄」、「清酒瓶」及「雞尾酒杯」的符號,表示該餐廳提供的美酒非常有水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