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寶寶是什麼生物?原來是個愛喝酒大叔?揭米其林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2020-08-28 18:43

? 人氣

原來這隻「米其林寶寶」已經一百多歲了!(圖/Michelin Guide)

原來這隻「米其林寶寶」已經一百多歲了!(圖/Michelin Guide)

隨著2018年,《台北米其林指南》首次在台發佈後,每年的《米其林指南》就成為了喜歡台灣美食的饕客們,每人心心念念的美食地圖之一了,如今米其林更將版圖延伸到南台灣!今年8月24日才剛公布的《米其林指南》,除了台北之外更將台中也納入了評比,成為了首次跨足台北、台中的《台北台中米其林指南 2020》雙城指南!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另外,在8月初《米其林指南》更公布了必比登推介(Bib Gourmand)名單,其中台北共54間餐廳小吃入榜,台中則有21間餐廳入選推薦。不過,米其林公司到底是怎樣的公司?常聽人說的米其林一星、二星及三星究竟又代表什麼意義?另外,必比登與米其林寶寶,兩個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米其林指南》的大小事

1、始於輪胎製造的米其林公司

說起「米其林」這三個字,現代人第一個想到的,多半會是與美食相關的《米其林指南》,但是其實米其林早年做的事業,與美食一點都沒關係,反而是與汽車輪胎業有關,而且還擁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米其林公司的創辦人是一對兄弟,分別是哥哥–安德烈(1853~1931)與弟弟–愛德華(1859~1940)。1853年1月16日,安德烈出生於法國中南部的奧弗涅區,安德烈可說是非常聰明的人,不但考取了技師執照,更善於人際方面的應酬。

1891年,他與弟弟愛德華,兩人一同發明了可卸式汽車氣胎,並於1895年參加了舉行在巴黎的波爾多公路汽車比賽。雖未獲得冠軍,但卻讓世人開始注意到米其林兄弟發明的可卸式氣胎。除了這種可卸式氣胎外,可卸式汽車零件等,也一一被這對兄弟發明出來,從此米其林公司成為了世界知名的大公司。輪胎業的版圖甚至拓展到飛機、建設與農業用機器上,就連競速賽車上也能看到米其林公司生產的零件。

2、車、旅行、美食指南,三位一體,《米其林指南》誕生

1929年出版的《米其林指南》。(圖/維基百科)
1929年出版的《米其林指南》。(圖/維基百科

美食與輪胎,該怎麼讓這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事物擦出火花呢?這個對一般人而言,乍看之下似乎毫無頭緒的解答,卻被擁有宏大思想的米其林兄弟兩人想到了。

有了良好的輪胎,好車自然就容易做出來,接著車子的價格就會下降,變便宜車子自然就容易普及,連帶使買車的人變多。有車後,人就會想旅行;想旅行,人就會想品嘗美食;想吃美食,自然就需要美食指南了!這概念可說是一個接一個,最後會成為一個循環,輪胎與車、旅行、美食指南缺一不可。於是,1990年米其林兄弟決定為公路駕駛者策劃行程,著手製作一本實用「小冊」,除了換胎、加油地點外,書中還有最重要的美食與住宿資訊。想當然爾這種包山包海的「小冊」,份量當然不小,但米其林兄弟為了提高輪胎銷量,所以依舊大手筆印製了3萬多冊免費指南,而且免費刊登了20年。

《米其林指南》其實蠻厚的。(圖/維基百科)
《米其林指南》其實蠻厚的。(圖/維基百科

直到某天,米其林兄弟在修車工廠,看見一個景象,這才改變了他們一貫免費美食指南大贈送的方針。他們某天到修車工廠時,撞見了工人竟然將他們嘔心瀝血的指南書拿來墊桌腳!這時他們才體會到:「人類,只會對自己花錢買到的東西才會珍惜。」所以,從1920年開始,他們決定改以法郎7元的定價零售美食指南,這下我們世人熟知的《米其林指南》才因此誕生。

3、除了一星、二星、三星,還有這些評價?

《米其林指南》改以7法朗販售後的第6年,1926年開始《米其林指南》為其評價最高的料理餐廳,引進了星星制度。之後,1931 年增加了二星與三星並於同年開始實施於法國部分地區,到了1933時尚之都巴黎也導入了三星制度的評比,詳細的星級制度則是在 1936 年確立。

至於亞洲國家,是到什麼時候才被《米其林指南》納入評比呢?亞洲地區則是到了2007年,日本才成為世界第22個,同時也是亞洲第一個納入《米其林指南》評選的國家,而且至今一直保持著亞洲地區最多三星餐廳的紀錄。至於台灣,則是等到2018年米其林才首次插旗台灣,並將台北的餐廳納入評比,如今2020年更將台中也納入了,於8月推出《台北台中米其林指南 2020》雙城指南!順帶一提,目前君品酒店頤宮Le Palais是從2018台北米其林首度登場後,唯一一家連續3年都拿米其林三星的台北店家,也是台灣唯一的米其林三星餐廳。

那麼這些一星、二星、三星,究竟代表什麼意思?根據米其林指南官網的描述:

一星:表示同類別中出眾的餐廳,各方面都表現出眾,值得您停車一嚐的好餐廳,價格也合理。

二星:代表店家廚藝高明,值得您繞道前往,價格會貴一些,但美味將反應在價格裡。

三星:為最高星級,代表餐廳供應的料理皆出類拔萃,值得您專程造訪,當然您勢必得帶好足夠的錢。

除了星星外,其實米其林指南中還有各種五花八門的圖示,例如「米其林寶寶」的頭,它又叫做「必比登(Bibendum)」推薦,代表的是,除了高級餐廳之外的地道超值餐館,且該餐廳提供不錯的食物,以及適當價格(1000台幣以下),換言之就是「高CP值」的當地餐廳。

以及「餐盤」,代表餐廳的新鮮食材、細心準備,美味佳餚,層級介於「必比登(Bibendum)」和三星餐廳之間。「叉匙」,表示餐廳的舒適度及品質,會綜上餐廳空間與服務給予1~5個叉匙的評價。另外還有「葡萄」、「清酒瓶」及「雞尾酒杯」的符號,表示該餐廳提供的美酒非常有水準等。

他叫「米其林寶寶」?不,他其實叫「必比登(Bibendum)」

現代的必比登(米其林寶寶)。(圖/維基百科)
現代的必比登(米其林寶寶)。(圖/維基百科

「米其林寶寶」可說是米其林公司的吉祥物,但你知道他的真名其實叫「必比登(Bibendum)」,而且年紀還已經百歲了嗎?

1、來自米其林兄弟的靈感與設計師的創意

《米其林指南》上那個白色一圈一圈,看起來人畜無害的米其林寶寶,其實遠在《米其林指南》登場前就被創造出來了。1894年,米其林兄弟參加了舉辦於法國里昂的展覽會。會場入口處的兩側,堆滿著有如山一樣高的輪胎,目的是用來迎接貴賓們。看見這種奇景的米其林兄弟,起初是驚嘆,接著米其林寶寶的形象開始在他們腦中慢慢浮現,「如果把這裡像手腕一樣連接起來的話,那不就變得像人類嗎?」兩兄弟這樣想。

抱著這樣的靈感,哥哥安德烈之後與廣告設計師O'Galop見面。由於當時輪胎爆胎是常有的事,為了推廣自家米其林公司輪胎的好,所以他們想主打「灌入空氣的輪胎,即使遇到了障礙物也不容易爆胎」這樣的概念。於是,想請O'Galop設計出一個帶有諷刺意味的廣告,最終靠著O'Galop設計,再加上米其林兄弟的靈感,結果就設計出了一個「輪胎生物」,只見他「手持裝滿釘子、玻璃碎片的玻璃杯」,廣告文字上寫著「Nunc est Bibendum」,而這句拉丁語指的即是「現在就是飲酒的時刻」,藉此來諷刺其他輪胎容易爆胎,只有米其林敢喝下這杯毒酒(釘子、玻璃碎片等障礙物)!於是1898年,一個外表白白胖胖,頭上戴著眼鏡、身體一圈圈的「必比登(Bibendum)」就這樣成為了米其林的品牌大使,而這一當就是當了120多年。

2、名字的由來

廣告文字上寫著「Nunc est Bibendum」,而這句拉丁語指的即是「現在就是飲酒的時刻」。(圖/維基百科)
廣告文字上寫著「Nunc est Bibendum」,而這句拉丁語指的即是「現在就是飲酒的時刻」。(圖/維基百科

至於為何叫「必比登(Bibendum)」呢?據說當時創造出來時,米其林兄弟並沒有幫這個「輪胎生物」取名字,而是之後每次賽車選手看到米其林公司時,因為受到廣告標語「Nunc est Bibendum」的影響,所以都喚他們為「必比登(Bibendum)」。以此為契機,於是米其林兄弟順勢將這個「輪胎生物」命名為「必比登(Bibendum)」。

話說,在1912年之前,利用橡膠做出的輪胎,其顏色其實是白色的。之所以會變成現在常見的黑色,是因為在塑膠配方裡加入了碳。所以說,如果「必比登(Bibendum)」再晚幾年出生的話,也許他可能就不是白色的了。

3、從大叔搖身一變成可愛吉祥物

有趣的是,「必比登(Bibendum)」剛出爐時,其實外表並沒像現在這麼可愛,甚至有點像木乃伊,而且還被塑造成戴著眼鏡、喜歡喝紅酒、抽雪茄的形象,儼然是個外表纏滿繃帶的大叔。

雖然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當時「必比登(Bibendum)」愛抽菸喝酒的形象很像大叔,但其實這些形象,在當時可是上流人士的象徵。首先是戴眼鏡,當時上流社會以戴眼鏡為時髦,所以必比登戴起了眼鏡;接著是喝紅酒、抽雪茄,紅酒本來就給人高級的感覺,雪茄則是從古至今都被視為是富人的標準配置,所以必比登也喝起了紅酒、抽起了雪茄。會利用這些來裝飾必比登,米其林不外乎是希望人們看到米其林、必比登時,能與上流、時尚做結合,藉此來吸引高階人士的注目。而且,當時能開車的人都是有錢人,他們的形象就是戴著時髦眼鏡、喜歡喝紅酒、抽雪茄,所以當這些有錢人看到與他們一樣形象的必比登時,自然會有一股親切感,錢也就掏得更勤快了。

除了上述形象外,必比登還被賦予了陽剛的形象,所以你可以在早年米其林的廣告圖畫中,看到一個巨人必比登手持利器與方向盤盾牌,將對手打倒在地並喊著:「我來,我見,我征服」。根據米其林指南的官網指出,必比登還當過鬥士、拳擊手,在義大利市場販售時,還幻化成一位國標舞舞者!

事實上,除了外表外,就連必比登的氣質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不然也不會出現像現在樣白白胖胖的討喜形象了。事實上,必比登的形象與氣質隨著時代一直都在改變,根據米其林指南的官網描述,1920年代開始,必比登一改過去愛喝酒、抽菸的形象,反而開始被塑造成一位愛家好男人,而且樂善好施,廣告裡多次出現必比登幫助在路上突然爆胎的民眾。身體上的輪胎也漸漸地發生變化,跟過去相比輪胎變得更寬,也更圓滑,最終才成為了我們現在熟悉的白白胖胖的必比登,或是台灣人常說的「米其林寶寶」。

責任編輯/潘渝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毅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