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逝世於墨西哥的哥倫比亞文學大師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生前以「魔幻寫實」風格著稱,全球熱銷5千萬本的名作《百年孤寂》(Cien años de soledad)更將魔幻寫實主義推上國際舞台。馬奎斯的身影揉合了記者、左派評論家、劇作家等多種身分,直言不諱的性格為他留下眾多親友及批評者,但他遊走於想像與現實的文學剪影,已成為拉美文學史上重要典範。
現實邊緣的奇幻常態
據馬奎斯所言,魔幻寫實主義體現了「神話、魔法與其他奇特的現象」。雖然馬奎斯8歲就離開加勒比海海岸附近的出生地阿拉卡塔加(Aracataca)小鎮,往後泰半時間居住於巴黎、墨西哥等地,他似乎仍然透過書寫回到此處,一個神話與自然神秘力量凌駕於冰冷理性演繹的地區。
那是拉丁美洲的混亂時期。紛亂的生活成為常態,現實與超現實事蹟幾近密不可分。在與祖父母共同生活的童年中,馬奎斯記得祖父時常敘說自己在19世紀哥倫比亞內戰時期的英勇事蹟,而祖母是個諸多行止都遵循迷信思想的人。這種混合著尋常與異常的生活點滴,累積了馬奎斯往後的書寫能量。
多年筆耕 享譽國際
50年代早期,馬奎斯進入新聞界,這份記者經歷也成為他小說的養分。白日記者工作結束後,馬奎斯在晚上與其他閒暇時間書寫小說。新聞寫作的磨練提升了他組織架構、掌握步調與控制讀者期待的能力。他也培養出對電影的巨大喜好,曾寫過幾齣電影劇本,也寫過電視肥皂劇,認為這是接觸到廣大觀眾的途徑之一。
在《百年孤寂》於1967年在阿根廷出版前,馬奎斯的3部著作為他帶來不錯的國內評價,但不算獲得巨大商業成功。躍上國際舞台的《百年孤寂》則改變了這一切,不僅吸引大批讀者,也影響多名外國作者,包括《魔鬼詩篇》(The Satanic Verse)作者魯西迪(Salman Rushdie)及智利小說家阿言德(Isabel Allende)。
馬奎斯曾自言對《百年孤寂》的巨大成功感到驚訝,並表示他認為1975年的作品《獨裁者的秋天》(El otoño del patriarca)的藝術成就更為完整。1982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時,他則在感言中提及了「一個烏托邦的夢想」,這也是他在1989年《迷宮中的將軍》(El general en su laberinto)中的主題。
左翼的社會關懷
馬奎斯深信作家具有一份公眾政治責任,也不懼身體力行。思想左派的馬奎斯與共產主義領導人卡斯楚(Fidel Alejandro Castro)情誼甚篤,也大力抨擊美國擴張至拉丁美洲的帝國主義。美國曾因馬奎斯協助在紐約設立古巴官方新聞通訊處分部,禁止馬奎斯入境長達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