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博登豪森來說,這就是「捷思式資訊處理」(heuris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證據,意即人生氣時,不會用到理性大腦,而是會跟隨直覺;以這個實驗而言,學生的直覺就包含了刻板印象。換句話說,憤怒使學生失去理智。
博登豪森接著以同樣方式進行說服的實驗。他又讓大學生保持快樂、悲傷或中立的情緒,再讓他們閱讀一篇論文,內容主張要將開車的合法年紀從16歲提高到18歲。有一半大學生被告知這篇論文的作者是「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交通運輸政策專家團隊」,另一半則被告知作者是「紐澤西辛克萊社區學院的學生團隊」。大學生會覺得這些論點有多高的說服力?結果發現悲傷的學生讓理性大腦接管一切,他們的意見大多來自白紙黑字的論點內容;至於生氣的學生,論點的來源則勝過內容。博登豪森發現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當他改變來源的可信度而不是專業知識時:如果資訊的來源會讓人產生偏見,生氣的學生就會讓對來源的不信任感徹底蓋過資訊本身,而雖然難過和中立的學生也不信任來源,但仍會根據論點的內容提出意見。
這表示憤怒會蒙蔽保持理性的能力,你大概已經知道這點了。不過憤怒蒙蔽理性的方式非常有意思,就好像打開一條通訊管道,直接通往偏見和直覺和捷思,也就是通向所有信念和決策的經驗法則,而這些是不受理智掌控時可依賴的東西。你生氣時,會評斷人本身而不是內容,也會被人而不是內容所說服。
如果生氣時和伴侶爭吵,你對那個人感到愚蠢又無法信賴的想法,就會勝過任何對方可能會有智慧或夠實際或有見解的話。另一方面,就算面對的是有魅力又具說服力的伴侶,如果你試著要在爭吵中堅持己見,你的憤怒可能就會讓你更容易被說服。你可以在感到難過時爭吵,還能維持有邏輯的思緒,但生氣時爭吵,只會讓蜥蜴腦掌控一切,並太常將對自己最有利的立場拋諸腦後。
本文經授權選摘自大寫出版《大腦先生的一天:從起床開始的思緒與工作,腦力如何幫助我們做好(或搞砸)每件事?》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