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推出的真人版電影《花木蘭》才在台上映沒多久,引起許多話題。然而回歸電影文本,花木蘭本身其實就是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無論是姓氏或是出身,在歷史上的解釋往往都是眾說紛紜,今天就讓我們來揭開這位充滿謎團的女將花木蘭,背後所隱藏的歷史究竟為何?
到底有沒有花木蘭此人?
其實在現今流傳的史書中,完全沒有關於花木蘭的任何記載,因此存在與否的確切事實很難定義。但根據各地流傳下來的民間傳說、詩歌,甚至是各地興建的木蘭祠,歷史上很可能真的存在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巾幗英雄,而「木蘭」則是由這些英勇女性們的創舉,濃縮集結成的故事個體,隨後被民間傳唱、文人改編,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花木蘭。因此就算故事的真偽有疑慮,我們其實也難以全盤否定。
花木蘭其實不姓「花」?
花木蘭是出自文學作品《木蘭詩》中的角色,但只要翻看原作一看,就會發現文章通篇都只寫「木蘭」二字,而未提及她的姓氏,那為什麼會有「花木蘭」 一說呢?
其實在歷史上有好一段時間,花木蘭都不姓「花」,而有姓「朱」、「魏」、「任」等說法,直到明代的文學家徐渭將《木蘭詩》改編為《雌木蘭替父從軍》,在劇中的木蘭不僅自稱姓「花」,木蘭的家人們也有了名字,自此以後,「花木蘭」這個說法便流傳後世,但其實木蘭沒有特定姓氏,更可能是北方遊牧民族,而姓氏是文人自己「腦補」杜撰出來的。
為何花木蘭要代父從軍?
在《木蘭詩》中,木蘭因為父親年事已高,家中又無長兄,遂決意代父出征,在軍中一待就是12年,這樣令人動容的劇情,卻也讓現代人想不透,既然家中無壯丁,為何還非得要強制服兵役?難道國家不能通融嗎?
根據一派說法,木蘭應該是生活在北魏時期的人,而當時北魏施行的是府兵制,亦即將一部分人口劃為「府戶」(軍戶),府戶可以免除向政府納稅,但家中男丁必須世世代代服兵役,父死子替、兄亡弟代,反正就是得有人為國家上戰場。於是木蘭只剩兩條路可選:要不讓老父上戰場,要不自己代父出征,最後一如我們所知,她選擇了後者,才有了今日這段英勇佳話。
花木蘭去打匈奴還是柔然?
在電影動畫裡,木蘭上戰場討伐的對象是匈奴人,但根據史實考證,那幫在劇中形象粗魯凶暴的惡徒,其實更有可能是柔然人。
柔然與匈奴相同,都是中國歷史上強大的游牧民族,不僅驍勇善戰、侵略性強,在木蘭當時身處的北魏時期,更是不斷南下侵擾,成為北魏的一大軍事威脅。據說北魏孝文帝之所以遷都洛陽,其實也有著避免與柔然發生衝突的考量。而木蘭便是在國家受柔然威脅的背景下,毅然代父出征,並上沙場保家衛國。
花木蘭是不是漢人?
儘管花木蘭的英勇事蹟被中國世世代代歌頌,但其實她很可能不是漢人,可能是來自北方(北亞阿爾泰系民族)遊牧民族。
有網友撰文提出一派說法,在《木蘭詩》裡頭,木蘭稱自己的君主為「可汗」,而這是屬於遊牧民族的君王稱號,儘管也有提及「天子」,但前者為異族獨有的君王之稱,後者則是不只屬於中國皇帝的尊號。且在詩中「願借明駝千里足」出現的駱駝,也不是中國的原生物種,而是遊牧民族主要的運輸工具。更甚者「木蘭」二字其實也非漢人的名字,而是來自外族發音轉譯而來的。所以中國幾千年來歌頌的女英雄,也許正是一種「你的木蘭不是你的木蘭」的情況。
花木蘭的故事,歷經千年的傳頌演變,有了非常多種版本,有產生了不同的樣貌,從一開始為父親從軍,到迪士尼卡通版融入西方女性覺醒的意識,到後來的真人電影版都有不同角度的詮釋,可以說是一個木蘭各自表述。在你心中,花木蘭又是什麼樣貌呢?
責任編輯/潘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