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到3,再哭我就打你」科學實證,教養方式會遺傳!別讓惡性親子關係複製下去…

2017-07-27 07:20

? 人氣

沒有人一生下來就知道怎麼當父母,很多人是在孩子出生後才開始學習如何教養孩子。但是,如果沒有留意「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很可能會無形中使用熟悉的那套方式:刻印在我們身上的童年印記,也就是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無形中複製的親子關係

舉個常見的例子:小女孩在公園玩耍時,玩具被另一個孩子搶走。小女孩很難過,跑去找媽媽,但媽媽卻生氣並不耐煩的對她說:「這有什麼好哭的,真沒用!」「哭什麼哭,不准再哭了!」或者,媽媽大發雷霆的罵:「妳怎麼這麼笨?東西還被搶走?」然後在公園裡對那位搶玩具的孩子大聲咆嘯,憤怒的拉著小女孩的手離開。

孩童起爭執時,假如你是家長,你會怎麼做?(圖/翻攝自youtube)
孩童起爭執時,假如你是家長,你會怎麼做?(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不管媽媽用上述哪一種方式回應,小女孩感受到的是:「我的情緒不被接受」、「不可以有情緒」、「有情緒會讓媽媽更生氣」、「我有情緒時,媽媽就會對我失望」,而媽媽會這樣對待小女孩,或許和她的童年經歷有關。

小女孩的外公在車禍中意外喪生,外婆必須一個人撫養五個孩子。外公意外去世後,外婆承受不起這樣的悲傷與經濟重擔,精神情緒起伏很大,有時候整天躺在床上睡覺、有時候會無緣無故對小女孩的媽媽大吼大叫,罵她是笨蛋、指責她:「都是因為妳,爸爸才會去世。」

當時小女孩的媽媽只有九歲,是家中大姊,必須承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媽媽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隱藏自己的各種情緒,如果外婆看到自己在哭,就會加以嘲笑或指責。於是,媽媽開始封閉情緒,更不知道要怎麼處理各種感覺。

無意中,媽媽也用了同一套方式對待小女孩,因為童年時期只要有情緒就會被指責,所以媽媽沒有機會學習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也無法面對別人的情緒。所以,每次看到小女孩難過哭泣時,媽媽就身體緊繃、心跳加速、煩躁的感覺快要把她壓垮,於是對著小女孩大吼:「不准再哭了,怎麼這麼沒用!」

大腦科學實證;教養方式,代代遺傳

如果以大腦科學來解釋,教養的確是以某種方式在世代間「遺傳」。小女孩的媽媽從小歷經母親言語暴力、精神不穩定、父親車禍意外去世等等負面童年經驗。長期生活在這樣的惡性壓力下改變了她的大腦,使她容易衝動反應、無法調節情緒,這樣受創的大腦,讓她更無法適當回應女兒的需求,於是,媽媽打罵、吼叫、羞辱小女孩。

在媽媽情緒傷害下長大的小女孩,大腦也因為惡性壓力而改變。當小女孩長大、生下自己的孩子後,聽到孩子的哭聲也可能有焦躁的情緒、看到孩子難過,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因為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學會如何面對和調節情緒,為了趕快停止孩子的哭聲,於是她對孩子大吼:「不准哭!」「我數到三,再哭我就打你!」若她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受到這樣的惡性壓力,長大後也可能不自覺把這樣的傷害傳給下一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