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裡,我想你不難想像的是,家庭關係是如何形塑一個人的人格,以及人際互動模式。之所以我們覺得關係中有情緒勒索,主要還是因為這是一個特定又緊密的關係,以及兩方有不同的想法意願,而你無法好好地拒絕。因為你的拒絕會傷害對方,等同於傷害自己,因為你與對方已經是情感共生的個體了!
親情的第二層次:自我結構與界限
再來,我們來談自我的部分,討論自我結構與界限,讓你了解人我互動情形。其實從家庭互動中,已經形塑了自我結構,這對孩子有兩個層次的影響:
1.自我被壓抑
若情感失落的母親有控制欲,就會限制孩子長出自我、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而孩子為了取得母親的認可或維持關係的和諧,就會順服於這種受限的教養,逐漸忘記自己的聲音。從不敢表達,一直到不知道怎麼表達,最後不覺得需要表達。然而,當一個人的自我被壓抑,連帶生命力與創造力也會受壓制,更容易活出一個不屬於自己的人生。
2.自我被挫敗
對孩子而言,照顧者就是全世界,當孩子不斷努力獻殷勤、當乖孩子,卻不能換取照顧者的幸福感時,孩子內在會產生強大的無能與無力感。他會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夠,但又因為獲取不了足夠的認可感,而拼命做。
無論何種影響,當自我被壓抑與被挫敗,都會形成一個人對自我的感覺不良好,同時又容易對自我的存在產生模糊感,而更難以與家人拿捏舒服的界限。因為良好的界限需要有清晰的自我感,知道自己的感受與立場,並且能適切地表達。因此,有太多人最後選擇疏遠家人,甚至疏遠任何人,因為當對方靠近時,他會感到不斷被索取、要求與期待,這種感受太痛苦。但當你所感受到的痛苦越強烈,就越需要學會如何設立界限來保持舒適的關係。
如何解除你的親情焦慮?
最後,我要好好和你探討「界限」議題,如何辨識界限是否被侵犯,以及如何設立界限。
當自我界限被入侵時,你很容易會聽到對方說:我這是「為你好」、這是在乎跟關心你的表現,你不應該違抗!那我們究竟要怎麼看懂自我的界限是否已受人侵犯呢?
簡單來說,這時候,你的焦慮會現形,你會侷促不安,甚至腦海裡有各種想像和擔心,你會開始不停想:「他怎麼會這樣說?」「我這樣做可以嗎?」「可是他會不會……」
舉個很輕微的例子來說,例如媽媽看到你今天的打扮,對你說:「你怎麼不好好照個鏡子,這樣很難看!」接著你開始自我懷疑,又有點憤怒地想:「這有什麼嗎?是不是他講的對?還是我太固執又不聽勸?」你的腦海中會出現各種情境,甚至是災難式情境,也因為這句話,讓你對自己、對未來、甚至對關係都充滿很多焦慮,然後也有點無助地想著是不是真該聽媽媽的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