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雖然高溫烹煮會加速亞硝胺的生成,但研究結果也並非都一致。所以,若想降低亞硝酸鹽的潛在風險,請少吃隔夜菜、煙燻及過熱食品,烹調方式則可改用水煮、蒸或微波,同時多攝取含維生素 C 和維生素 E 的食物,因為抗氧化能阻斷亞硝酸鹽轉轉成亞硝胺的反應。
苯駢芘(Benzo[a]pyrene)
常見來源:抽菸、車尾廢棄、高溫油炸食品、油煙、烤肉等。
喜歡吃燒烤或炒、煎、炸物的人要注意了,這些食物可能含有苯駢芘,尤其是烤焦的部分。一種被 IARC 列為一級致癌物的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以下簡稱 PAHs),存在於燒烤或烹調溫度過高的食物中,另外高油脂、高蛋白的食物在高溫也會產出很多的 PAHs。
不過,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表示,人受空氣暴露的 PAHs 風險仍是大於食物之暴露,尤其像抽菸和職業性暴露的空氣汙染物。對此,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ublic Health England)指出,肺部、皮膚腫瘤和 PAHs 確實存在某種關係,但目前並沒有研究證實苯駢芘或其他 PAHs 會直接導致人類癌症。
雖然如此,建議民眾還是要避免暴露在苯駢芘和 PAHs ,像是戒菸、遠離汽車廢氣。烹調食物時,多蒸煮、少煎炸,並選冷榨、高品質的食用油,推薦橄欖油為首選。鍋子用完,也請記得除鍋垢,避免 PAHs 殘留。
甲醛(Formaldehyde)和乙醛(Acetaldehyde)
常見來源:家具、建材、油漆,新買的衣物、化妝品、個人用品、乾貨和酒類等。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資料,甲醛存在於我們每日生活中,包括空氣、高溫烹調的食物、乳液、洗髮精、防曬霜、化妝品、清潔劑、菸草、汽車廢氣、木製工程等等。此外,它是也是人體正常代謝的微量化學物質。
對一般民眾而言,並不需要擔心甲醛超標的健康問題,以個人清潔和護膚用品為例,雖然在短時間內會提高甲醛的劑量,但仍遠遠不足達到其危險水平。至於曝露在甲醛環境工作的人,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制定的時量平均容許濃度為每天(八小時) 1 ppm(百萬分率),或作 1.2 mg/m3(毫克立方米) 。
但甲醛仍屬一級致癌物,中華民國環境保護署毒管處也將它列為毒性化學物質,其毒性不容小覷,長期的曝露恐致鼻癌(Nasal carcinoma)和鼻竇癌(Cancer of the nasal sin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