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現日常生活的美好?專家:只要這樣做,不管走到哪都能點石成「藝術品」

2020-10-13 07:30

? 人氣

我和太太有一次在某間當代藝術博物館裡閒晃。有一個小小的展示區裡什麼都沒有,只擺著兩個巨大的木箱。我一頭霧水,不確定木箱裡是否裝著等待開箱的藝術品,還是木箱本身就是藝術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像個笨蛋一樣尋找線索—看看牆上有沒有小牌子寫著作品的名稱與出處資料(有的話,是藝術品!),看看箱子上有沒有貼著業務用途的貨運標籤(有的話,那裡頭就裝著藝術品!)。結果我找不到斬釘截鐵的證據,沒牌子也沒標籤,我和太太討論了一陣,決定由我們說了算:這些箱子是藝術品。

這整件事太蠢了,我們兩個人都笑了起來,但我也想起達達主義的杜象(Marcel Duchamp)當年在小便斗上簽名,提交給獨立藝術家協會(Society of Independent Artists)參展。那個小便斗大概是杜象最出名的挑釁,挑戰什麼叫「藝術」,直到今天都為人津津樂道。杜象挪用已經存在的字詞與影像,經由一個簡單的舉動,就重畫了「日常生活」與「地位崇高的事物」之間的界限:藝術是我說了算。

想一想你平日經常散步、開車或搭乘交通工具經過的地方,甚至是第一次造訪的地區也可以。想像你是策展人,你決定把你留意到的某樣東西,向公眾宣布那是藝術品。

某座歪七扭八的高壓電塔,或許象徵著需要現在就處理的市容問題。某根孤單的柱子,看來是某排消失柵欄的遺跡。甚至某個瞪著人的孩子,也可以是你的藝術品。

請賦予自己一項超能力:不管走到哪,都能點石成「藝術品」,觀察那將如何改變你覺察的事物。藝術無處不在,你說了算。

小中見大

艾力克斯.卡爾曼(Alex Kalman)是「博博物館館」(Mmuseumm)這間奇妙博物館的館長。博物館藏身在曼哈頓下城的寇特蘭巷(Cortlandt Alley),那條巷子少有人車經過,總長僅一個街區。整個博物館展場是一個迷你的六乘六英尺(約一八○乘一八○公分)的空間,由貨梯改建而成。目光所及的展覽品與展示空間一樣奇特;卡爾曼指出,他的展覽品是具備「本地精神」的日常物品。在某些人眼中,大概都是些隨便亂放的不值錢小玩意,事實上卻反映出,在人們忽視的角落,厲害的雙眼可以找出潛藏的意義。

某次我造訪時,卡爾曼強調:「這些物件的用意不是被當成藝術看待。」那些東西透露出「我們的心理、我們的需求、我們的欲望」,「那是構成我們是誰的元素。」

「博博物館館」空間有限的幾面牆上,釘著幾個窄小的架子,卡爾曼定期擺上五花八門的物品。他指著一個小牌子,大約只有兩英寸見方(五乘五公分),顯然來自汽車旅館。上頭寫著:「親愛的貴賓,」由於「我們的客房設備極受歡迎」,房內的各種擺設都有出售,鬧鐘二十五美元、毛巾十五美元,每樣物品都有標價。「如果您決定直接自房內拿取,不另行向行政管家購買,本館將自動認定您同意我們自您的戶頭扣取款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