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治政府拼命全盤西化下,到了大正時代,當時日本的人們的服裝,是不是就真的十分西化了呢?答案是:不完全。雖然當時已有人開始全身穿西裝、洋裝了,但洋服是奢侈品,因此仍有不少人的穿衣風格,依舊是以和服為主,或是處在日本與西洋風格的中間,也因為如此,才能造就大正時代的迷人特色 – 「和洋兼容」。
不管穿衣風格是偏向西洋,或是和洋兼容,這些受到西洋文化影響的人們由於多偏向學生或年輕人,因此在當時他們就被稱為「モガ」、「モボ」,也就是「モダン・ガール」「モダン・ボーイ」的簡稱,翻成中文大概就是「摩登少女」、「摩登少男」,由於女性的服裝較多變,因此下面主要介紹明治、大正時代的女性服裝。
大正時代下,女性的大正浪漫
1、兩度穿起男袴,從「男袴」到「洋裝」最後又回歸「男袴」
從哪最能體現大正時代衣服的變化?喜歡接受新潮流的學生,無疑是最好的例子。由於明治時期受到西方影響,使平民女性也得到了受教育的機會,因此像是東京女學校、東京女子師範學校等女校也相繼出現。傳統上,女性都是穿著和服上學的,但和服不但行動十分不方便,而且穿脫麻煩,因此到了明治、大正時代,政府便開放讓女學生能穿上原本男性專用的「袴」(はかま)。
所謂的「袴」,外表看起來是百褶裙的長褲,不過由於只有男性能穿的,所以女性穿上後,當時有不少人無法接受這種太「前衛」的奇異作風,導致女性用男袴的時間,只維持了從明治12年到明治15,短短3年而已,之後女性又穿回和服。
之後到了明治時期的文明開化,受到政府全盤西化的影響,所以女性開始穿起了洋裝,這股風氣也吹到了學校,校園內也開始有一些老師、學生穿起洋裝了。不過,說到底,洋裝實在太貴了,不是說要穿就能穿的,加上當時擔任一直倡導西化的文部大臣被暗殺,所以明治22年(1889)後,不少女性穿沒多久又改穿回和服了。此外,如上述,由於穿著和服和腰帶太麻煩了,因此女學生們又紛紛偷穿回男袴了。
2、男袴變女袴,將西洋元素融入袴中
儘管不少女學生們偷偷穿回了男袴,但女性穿男性服裝的這股奇異感,依舊沒有消除,直到下田歌子的出現。明治18年,華族女學校(學習院女子部的前身)被創立,下田歌子為學校的學監。由於下田歌子之前曾在宮中擔任9年多的女官,所以深知宮中的服裝,加上華族女學校的學生多為貴族、皇族,所以非由文部省管理,而是由宫内省(宮內廳前身)管轄。以此為契機,下田歌子開始以日本皇宮中的袴為基底,設計了一款能做為制服,且兼具機能性與美感的衣服,於是在明治30年「女袴」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