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產業和個股風險 卻無法避開市場下跌
專家一般都會建議,要避免買在高檔套牢,或是防止在投資過程中遇上金融海嘯這類全球性風暴,可以採用分批或是定期定額的方式進場。所持理由主要是,單筆投資可能買在最高點或是相對高檔,但是定期定額的話,即使會有部分買在高檔,肯定也會有部分買在低檔,高低可以相互抵消,而且相同資金在低檔時可以買進較多標的,例如同樣本金10萬元,當0050股價100元時可買進1張,當股價50元時可以買進2張。
定期定額的方法很好,尤其是針對手上閒錢少,每個月只能存下小額資金的投資人更好。不過,「進階」的投資人這時候一定會質疑:定期定額投資ETF會有「鈍化」的問題,簡單來說,當累積100次投資之後,遇上金融海嘯資產大跌5成,這時第101次買入,即便可以買到2倍的單位數,但整體資產還是縮水近5成。
通常專家會在這時候告訴你,反正只要全球、區域、個別國家的長期經濟趨勢向上走,股市長期向上走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上述說法乍聽之下言之成理,然而,「更進階」的問題來了,如果設定的5年、10年投資期即將到來,或是剛好要退休,這時第2場全球金融海嘯來了,不論是你想開始每年「領息」,或是準備將資金全數抽出股市養老去,這時錢只剩下原來預期的一半,怎麼辦?
其實,答案並不難,只要一開始就把可能的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範圍之內,這樣即便是再大的金融海嘯來臨,投資人也不用害怕,因為你已經做過不同情境的「壓力測試」,例如股災來臨時,如果大盤大跌5成,你能夠容忍自己的投資部位下跌幾成?
如果大盤(或是你原來持有的ETF)在股災來臨時大跌5成,但是你無法承受這麼大的帳面虧損,這時你該做的是,調整投資組合使其符合設定的下跌風險。舉例來說,如果你手上有200萬元投資資金,最多只能承受蒸發2成,換算就是帳面損失40萬元,那麼就不能只投資追蹤大盤的ETF,因為一旦股災來臨大跌5成,你可能面臨高達100萬元的帳面虧損!
用「不相關」方法 讓你的投資無懼股災
如何調整投資組合,讓你的被動式投資真正符合被動式投資方式呢,同時又可以控制下檔風險?答案是:將資金按照比例投資2個以上相關係數低的標的,例如同時持有股票與債券部位各一定的比例,就可以大幅降低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
以投資人最耳熟能詳的0050為例,今(2020)年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國際股市在3月出現崩盤走勢,台股自然也難倖免,追蹤台股前50大權值股的0050從1月最高的98.6元,到了3月最低一度來到67.25元,短短2個月最大跌幅高達32%。以上述200萬元資金來看,如果全數投資0050,3成的跌幅相當於60萬元,等於台灣上班族1年的平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