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自律神經失調完全無法根治?心理師揭35個常見症狀,告訴你如何對症下藥

2020-12-14 17:31

? 人氣

自律神經失調會出現什麼症狀?有辦法治療嗎?(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自律神經失調會出現什麼症狀?有辦法治療嗎?(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大概年過三十,多少會開始耳聞「自律神經失調」這個名詞,甚至身體開始出現各種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了。到底自律神經失調包含哪些症狀呢?不妨瀏覽一下這個整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圖/時報出版提供)
(圖/時報出版提供)

我們可以把身體比喻為一台汽車。汽車要能移動,需要仰賴「油門」和「煞車」兩者之間的配合。上路時,我們踩油門。該休息時,煞車就要踩穩。

在人體神經系統中,「交感神經」類似汽車的「油門」,而「副交感神經」則是「煞車」。

起床時,交感神經會大量的活化,意味著把油門踩好、踩滿,讓我們準備好應付一整天的挑戰。但在休息時,油門就得放輕,我們要踩的是煞車。把煞車踩穩、放鬆下來,我們才能讓身體慢慢的恢復體力。

「自律神經失調」指的是人體內油門和煞車兩者之間運作出問題、不協調。在該踩油門時,猛踩煞車;或者反過來。

舉例來說,失眠是常見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在我們應該踩煞車(好好休息)時,身體卻猛踩油門(躺在床上時腦袋轉個不停、想個不停)。這種在該踩煞車時,卻踩成油門的狀況,就是交感、副交感兩者失調了。白天想認真上班,卻頻打瞌睡,就是反過來,該踩油門,卻踩成煞車的例子。

自律神經失調有沒有藥可以吃呢?有沒有一顆藥,可以完全治好自律神經失調呢?答案是「沒有」。在剛剛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清單裡,讀者會發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是很廣泛的,從頭到腳、無所不包。因此,若要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需要專業的醫師來「對症下藥」,並沒有一顆妙用仙丹可以完全改善所有症狀。

別再忍啦!高壓讓你不再健康,變成「亞健康」

亞健康指的是介於「健康」與「生病」中間的灰色地帶。事實上,完全健康的人非常的少,大概只佔了5%;而正在生病的人,大概佔了20%。中間那75%的人,既非完全健康,但也不到生病,就稱為亞健康狀態。

當我們從健康,慢慢走向亞健康時,就會開始出現一些輕微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症狀輕微、初步出現時,其實未必需要就醫服藥,通常只要能適度改善生活方式、吃好睡飽運動,症狀多半就會減輕或消失。

不過,台灣人有一種「刻苦耐勞」的性格。在遇到各種身體症狀時,常習慣忍耐一下。或者到藥局買成藥,把藥吃一吃,告訴自己睡個覺就好了。

很多一開始輕微的症狀,經過時間變化、拖延,加上壓力的醞釀,慢慢變得越來越嚴重。這時,「症狀」就變成了「疾病」,就需要長時間接受醫療協助了。

作者介紹|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勞工健康服務相關人員、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碩士、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第五屆優秀青年臨床心理師、104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課程合作顧問、國立中央大學職涯發展中心職涯諮詢業師、臺北市職能發展學院特約臨床心理師、新竹市生命線員工協助中心特約講師、興智國際企業管理整合諮詢有限公司特約講師、張老師月刊專欄作家。執業後,除臨床工作外,積極參與心理學推廣,於企業、學校、公部門等單位提供心理學講座,每年講座超過百場。
 
原著書籍|《練習不壓抑》(時報)、《練習不快樂?!》(時報)
合著書籍|《奶油融化了!》(雄獅)、《你今天被騙了嗎?》(時報)、《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心靈工坊)
線上課程|《搞懂快樂的心理課》(YOTTA)、《每天幸福多一點:10堂正向心理學》(一刻鯨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從此不再壓力山大》(原標題:壞壓力三寶之一:「自律神經失調」)

責任編輯/連珮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