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開業醫師會在廣告看板上打出自律神經失調,甚至標榜自己專治「自律神經失調」,然後,建議病人先接受自律神經檢測,每次收費400元到1500元不等...
「醫師,我覺得自己自律神經失調!」
「那你知道什麼是自律神經嗎?」
「我也不知道,但已經有好幾位醫師診斷我罹患自律神經失調。你看開來開去就是這幾顆,紅色圓的(乙型交感神經抑制劑)和橢圓形粉紅色的(短效抗焦慮藥)。」
許多的開業醫師會在廣告看板上打出自律神經失調,甚至標榜自己專治「自律神經失調」,然後,建議病人先接受自律神經檢測,每次收費400元到1500元不等,其實,這個由心臟科醫師發現「自律神經檢查」的正式名稱是「心律變異」(heart rate variability),簡稱HRV。
記錄幾分鐘的心律HRV的數據做運算後,產生一些數據來推估交感、副交感神經的平衡性,真的能了解複雜的自律神經系統?
然後,醫師會拿著一張五花八門看似很專業的檢驗報告,很有耐心地分析你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不平衡,甚至有病患跟我說:「講得好準,跟算命一樣!」
事實上,曾經有一個推銷自律神經檢測儀業務代表,指著其中某個圖,向我吹噓如果累積多一點個案,「可以將人格分析的很準,病人會很服你喔!」
老實說,我當場愣住!
我自己怎麼看這種亂象呢?首先,我必須說如果只想調整交感及副交感神經的平衡,那不免陷入神經失衡的迷思, 除了憂鬱(症)外,大概沒有哪個醫學專業名詞像自律神經失調如此遭到濫用,包括病患或醫師,妙的是自律神經失調根本不是一個診斷病名,充其量那是一種現象,或一群症狀,它也沒有標準的治療準則,因而,不管病因、症狀、治療都是複雜而多變的。
醫師可能沒向病患說明,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運作是動態的,上次檢查出交感神經太強,這次反而是副交感神經太旺,更貼近的事實是,大多數的醫師只在初診做一次就判定病患是交感或副交感神經太強,這是極不負責的做法!臨床上,自律神經檢測當「參考」就好,有經驗的醫師判斷才是最準確的。
到底什麼是「自律神經」?
人體內不受大腦意識直接控制的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所組成。交感神經負責興奮、代謝、戰鬥,而副交感神經負責抑制、儲存、修養等功能,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會不斷地自主調控,以維持適當的平衡。
平常不為意識所知覺的自律神經系統調節控制我們的器官,包括分泌腺、心、肺、胃、腸等等,其運作除非經過特殊訓練,當然也不受我們控制。
當自律神經的活性下降,無法調節時,便稱之為自律神經失調,受自律神經調控的各個器官也會開始出現症狀。失調的自律神經就如同失去平衡的翹翹板,有可能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也有可能是副交感神經功能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