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防治是現代社會的重要課題,刊登在《美國精神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透過簡單的血液與基因檢驗,可以準確預測一個人自殺傾向的高低,這項新技術將有助於找出高風險群,進而降低自殺率。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指出,人體內有一種SKA2基因負責調節腦部如何回應壓力賀爾蒙的作用,如果它的功能被「甲基群」(methyl group)這種化學物質傷害(甲基化,methylation),人們會無法「關閉」壓力賀爾蒙的效應,導致壓力日積月累,影響越來越嚴重,就像煞車故障的汽車一樣。
研究人員匯集150份人死後的腦部檢體,其中有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心理疾病患者與自殺者,對比發現自殺者甲基群濃度較高,導致SKA2基因甲基化,無法關閉壓力賀爾蒙的效應。
研究人員也對325名受試者進行血液檢測,看看同樣的生物標記(biomarker)是否可以預測自殺風險。結果發現,藉由觀測SKA2基因是否甲基化,來預測一個人是否會產生自殺念頭與行為,準確度高達80%至90%。
研究領導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與行為科學助理教授卡明斯基(Zachary Kaminsky)表示,這個生物標記能顯示人們受到壓力和焦慮的影響程度,但並不代表一定會產生自殺領頭,反之還有可能顯示一個人的韌性。
卡明斯基以過馬路來比喻,有這種標記不會讓你注定出車禍,反而可能會讓你走路時更加謹慎。
根據美國全國自殺防治行動聯盟(National Action Alliance for Suicide Prevention)統計,自殺為全美第10大死。聯盟希望藉由各項相關研究,找出高自殺風險的人,在5年內將全美自殺率降低20%。
美國自殺防治基金會(American Foundation of Suicide Prevention)副會長哈卡維─弗里德曼(Jill Harkavy-Friedman)表示:「自殺是非常複雜的行為,許多因素會影響一個人的自殺傾向,包括生物因素、心理因素與社會因素,以及取得自殺工具的容易程度。」
她指出,包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在內,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基因也是影響自殺傾向的因素之一,這些研究有助於評估人們長期與立即的自殺風險,達到降低自殺率的目標。
*珍惜生命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