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艾瑞利和他的調研助手去了豐田汽車特許經營店,他們詢問那些前來看車的人一個問題:
如果付款買了新車,你是否能意識到自己將要放棄的是什麼?
艾瑞利希望聽到的是理性人的答案。舉例而言,理性的顧客會回答,即將花在一輛車上的那六千美元,可以用來購買任何六千美元能買的商品或服務。例如,兩年的住宿費、一年的生活費、十台筆記型電腦等等。而購買了汽車,就等於要失去購買這些東西的機會。
意外的是,幾乎沒人能給出這類具體的答案,沒有一位顧客花時間細想過,這幾千美元其實可以用在其他事情上。
因此,艾瑞利又問了另一個問題,他問道:
如果買了豐田汽車,他們就無法擁有的產品和服務具體有哪些?
結果,只有極少的一部分人說買完車後,他們夏天就沒法去西班牙度假,來年也沒錢去夏威夷了,還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都承擔不起一個月去兩次高級餐廳的費用,並且大學教育貸款得延長5年才能還清。
而大多數人則回答說,買完豐田汽車之後,他們應該就不能再買一輛本田汽車,或是其他差不多價格的車。
常識告訴我們,要理性花費,那意味著我們要把錢用在最值得花費的地方上。這聽起來沒毛病,好像不難實踐。
但上面的研究告訴我們,在很多時候,人一旦有了購買的念頭後,腦子裡就只會專注於考慮打算購置的東西,而未必會想到這些錢可能有其他更好、更合理的用途。
我們只看到了我們想買的東西,而未必是最應該買的東西。
艾瑞利認為,這是因為金錢的概念太抽象了,以致於我們很難想像出使用它的各種各樣可能性。除了這一點之外,我認為還因為我們的注意力限制——我們太過專注在眼前的選項了,以致於看不見其他的潛在選項。我們在《你以為你沒有選擇》探討過這點。
當然,注意力單一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注意力單一其實就是「專注」的同義詞嘛,而這一機制本身並無好壞。
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使用金錢這一方面,我們的專注力用得正確嗎?這問題的答案可以讓我們更理性的完成金錢配置,這一點我們會在文末談到。
現在,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人們對待金錢的非理性之處在哪裡。
相對性陷阱
當我們要購買一件商品時,我們會判斷它的價值是多少,它到底值什麼價錢。
那我們的大腦是怎麼做出判斷的呢?我們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我們來看一張錯視圖,就能對這一問題有一個很直觀的感受:
你是否覺得,上圖中左邊的黑圓圈大於右邊的圓圈呢?那其實是你的錯覺,這兩個黑圓圈的大小其實是一樣的,不信你可以用尺測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