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西門町長什麼樣子?西門市場拆遷、老兵聚集紅包場看表演…回顧老台北的繁榮與沒落

2021-03-22 16:14

? 人氣

時下年輕人常聚集的西門町,上個世紀可說是相當不一樣,他透過紀錄片《老西門》回顧了當時令人懷念的面貌。(圖/方格子Vocus提供)

時下年輕人常聚集的西門町,上個世紀可說是相當不一樣,他透過紀錄片《老西門》回顧了當時令人懷念的面貌。(圖/方格子Vocus提供)

老態既年輕;繁榮與落寞,2001年前的西門故事

台北是台灣的首都,也是許多外國遊客來台的第一印象,是個有點破舊但卻不缺活力的城市,不管是東區101還是內湖科技園區、二二八紀念公園與師大、士林夜市都讓人印象深刻,其中位於台北車站幾里路的西門町更是從早到晚人潮不減的熱鬧。《老西門》是一部在2001年拍攝的訪談紀錄片,主要拍攝於在年輕與日式文化之外西門町的另一裏面,紅樓旁即將被拆遷的西門市場裡有盤據在西門一角的老人聚會茶室和各式各樣在這邊長大生活幾十年的攤販,市集裡老兵靠著下棋、閒晃與上紅包場聽小姐唱歌過完一天,跟大馬路上人來人往的年輕人世界形成一種強烈對比,也慢慢消失不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圖/方格子Vocus提供)
西門市場拆遷前。(圖/方格子Vocus提供)

台北西門町在過往清領時期都還是一片荒地,直到日本人接收台灣後為讓駐軍台灣的日本解思鄉之情決定把台灣一些地方仿造日本開發。西門町就是以東京淺草地區為模仿對象,重劃整地新建成休閒娛樂區。中華民國政府來台時西門町雖還是台北流行娛樂中心但一度被東區開發案所取代。如今西門町依舊在台北青少年文化與次文化有所代表性,且發展出各樣異色的商店街道和與日台風情的台北西區廣場,也是各地旅客優先造訪與選擇落腳之地。

(圖/方格子Vocus提供)
西門町的繁盛始於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因思想,將西門町仿照日本淺草來規劃。(圖/方格子Vocus提供)

《老西門》是一部幾十年前的紀錄電影,電影故事主要聚焦在即將在2001拆遷的西門市場攤販與長期在攤販附近,西門町附近生活的老人故事,並且敘述關於這些老年人與過往退伍老兵一天的生活和休閒娛樂,與最後西門市場住戶在拆遷搬遷的過程中所遇到各種事由組成的紀錄片。在電影裡訪談了許多老人,多半是在中國時隨中華民國政府來台七、八十歲的老軍人,他們敘述關於政府的抱怨還有自己幾乎遠離中國的家庭,單身一輩子的台灣生活。

(圖/方格子Vocus提供)
(圖/方格子Vocus提供)

從電影《老西門》我們可以看見台灣在解嚴後十年多,逐漸改變的樣貌,人民可以抱怨政府,並且對於政府的決策有所不滿提出抗議與補償並且逐漸將台灣一些人民的問題藉由媒體來發言,這一些都在電影中被看到。且也可以看見一邊說著台灣語一邊操著北京腔,外省人與本省人親切交談的場面,可以說從多年過去也許對台灣這片土地懷抱著不同感情,但依舊是這裡的一份子,並且在西門市場裡來來往往,對於拆遷感到不捨。

電影中有絕大一部分是拍攝各個老兵的生活,其中有抱怨政府無法善終退伍老兵融入社會,還有退伍後無所事事孤身一人不知人生老年以後的意義何在的社會問題。其中也帶出西門紅包場文化,與老軍人為何常常會跟舞小姐做交流,從電影內敘述有很大一部分退伍老兵與歌舞小姐有私人連絡電話,並且舞小姐也會在私人時間看望這些老先生與敘述自己演出的秀場時間希望他們來捧場,即便在現代來看這樣紅包場的文化比現在許多聲色場所要來的單純不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