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不是跟你說得很清楚了嗎? 」
「你到底有沒有用心在聽我說呀? 」
「難道要我一項一項列出來給你嗎?」
職場中,我們經常對於自己熟捻的工作項目,認為其他人也應該跟你一樣瞭解,於是在溝通時只會簡單地陳述;另外,我們也常自認為對其他單位的運作方式相當熟悉,所以會自動將部門之間的討論方式簡單化。這些都是溝通上最常犯的盲點,基於自己的預設立場、認知,很容易導致溝通不良,甚至因為錯誤的表達方式產生摩擦、衝突,造成部門之間的對立。
衝突大都是指個人、團體在組織中,因為目標、認知、情緒、行為、利益等的差異,產生矛盾對立的互動過程;從心理學分析:「衝突是因為個人內心動機或慾望無法被滿足,或是同時間有幾個慾望動機不能並存,所造成的心理困境」
另外一種經常發生的情況,我們對於自己看重的事情,也會認為其他單位應該都知道其重要性,而且必須主動配合,理所當然我們就不會主動進行溝通,並提出配合的要求。
於是我們好不容易營造出好的工作氛圍,總會被少數人攪亂、潑冷水。有些老闆覺得自己對於交辦事項,已經敘述非常清楚,但為什麼部屬總是無法達到共識、完成任務,所以就認為是團隊的能力不足、反應太慢。
但真得是下屬能力不足嗎? 主管多花點時間溝通,有這麼困難嗎?
的確不容易,因為手邊有太多的事情要處理,為了讓時間使用能夠更有效率,我們經常不自覺地只把話說一半 ; 這時你說的話從聽者的左耳進入,經過不同的大腦思考、判斷、消化,再從右耳出,都會變調有不同的解讀,這就是認知的差異。
之前有位男性主管,平常待人算是客氣,但只要開會有人持不同意見,或事情發展不如他的意,就會認為別人故意找碴,所以經常情緒激昂,變成火爆三郎開始亂罵。基於尊重,後輩同事們大都會忍耐讓著他,等他罵完了再進行討論。
可想而知,他這種粗劣的溝通行徑,變成一種「溝通摧毀者」標籤後,只要有他在場的會議,大家盡量選擇不發言,當然這也成了他往上爬的最大阻力。
不同的專業領域、不同的工作能力、不同的溝通風格,都會影響溝通判斷後的結果。不論是主管或是一般員工,如果你想把交辦的事情做好做滿,我們都要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
把話說明白,讓對方聽得懂
1. 首先,看清楚你溝通的對象是誰
基本上,新進人員或是較低位階員工,對於公司的整體營運狀況較不熟悉,對於部門之間的運作模式也不清楚;這時不論是主管或是其他同事,都應該多花些時間說明、解釋工作內容,以及期待的產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