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句話就是強調,說話要看對象。
不論在公共場合發表演講,還是與別人隨心所欲交談,說話總是雙向的。除了自己之外,還有聽話的人,因此,說話人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而根據對象,從對象的不同特點出發,說不同的話,從而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氣氛,達到順利表述己意的目的。
所謂「對牛彈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在諷刺「說話不看對象」者。即使琴彈得再好,對著牛彈也沒有任何意義。說話也是如此,若總是「一視同仁」地說話,不但起不到絲毫作用,反而還會招致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引來殺身之禍。
五代後唐時,敬新磨有一次進宮面見皇上,見宮裡養著很多兇惡的狗。當他離開時,一條狗追上來咬住了他的腿。敬新磨急忙背靠柱子,大喊:「陛下,您不要縱容您的孩子咬人哪!」
莊宗出生在北方少數民族,該族人忌諱談狗,所以敬新磨故意用這話來諷刺莊宗在宮中養狗,不成體統。莊宗一聽,火冒三丈,拿起弓箭,準備射殺敬新磨。事情已經到了萬分危急的時候,敬新磨急中生智,大喊:「陛下,您不能殺我啊!我和陛下相輔相成,殺了我對您並沒有什麼好處!」
莊宗聽後非常吃驚,忙問理由,敬新磨不慌不忙地說:「陛下的年號為『同光』,天下人都稱您為同光帝。『同』,就是『銅』,你若是把我敬新磨給殺了,沒有我這『磨』,你那『銅』也就不能發『光』了。」莊宗聽了,非常佩服他的機智,於是就免了他的死罪。
在如今這個社會上,什麼樣的人都有,因此,我們在說話的時候一定要顧及聽話的人,要瞭解聽話者的身份、文化修養等各方面的情況。只有這樣,我們所說的話才會有意義,才能夠達到預期目的。
面對不同的人,就要說不同的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不人不鬼說胡話」,意思就是說,說話的人要有廣博的知識和準確的識人能力,對於不同的人,就要有不同的說話方式。
大思想家孔子常常會帶著他的幾名學生外出講學、遊覽。一天,他們一行人來到了一個村莊,便在一片樹蔭下休息,正準備吃些乾糧、喝些水。突然,孔子的馬掙脫了韁繩,跑到莊稼地裡吃了別人的麥苗。一個農夫立即上前抓住馬,把馬扣下了。
子貢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之一,向來都是能言善辯。面對這種情況,他就憑著自己不凡的口才,自告奮勇地上前試圖說服那個農夫,爭取和解。但是,他說話總是文縐縐,滿口之乎者也,面對農夫,他講了一串又一串的大道理,可謂費盡了口舌,而農夫卻一直聽不進去。
這時,有一位剛跟隨孔子不久的新學生看到子貢與農夫僵持不下,便對孔子說:「老師,請讓我試一試吧。」於是,他走到了農夫面前,笑著說道:「你並不是在遙遠的東海種田,而我們也不是在遙遠的西海耕地,我們彼此相隔並不遠,我的馬怎麼可能不吃你的莊稼呢?再說,說不定你的牛哪天也會吃掉我的莊稼,你說是不是?所以,我們應該相互理解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