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我言多必失,導致人們避我而遠之,我學習思考各項戰略,並且逐漸有了成果。即使對方是我不擅長應對的類型,我仍然成功完成了雙方的談判事項,透過這些順利完成的經驗,我也漸漸開始有了自信。
然而,這裡卻有著我意想不到的陷阱。花費心力在錯誤的戰略上,這份努力便是無效的。到底什麼樣的溝通戰略是有效的呢?我們一起來思考看看。
要忍氣吞聲還是被孤立?
以下的例子,是畫家橫尾忠則先生在某公司擔任設計師時的親身經驗。
〈被委託客戶傷害了自尊心〉
公司對外發表我的作品時,不知為何竟不是以我的名義發表,而是用團隊負責人的名字,這件事引發我內心極度的不滿。……委託客戶完全不願意聽取我的點子與意見,我就這麼被忽視了。可是當團隊負責人向客戶提出我的點子後,提案毫不費力地通過了。……
某天,客戶的話語冷不防地傷害到了我的自尊心。剛好他就站在一旁擺設照片背板的地方,於是我就狠狠地朝著他的頭使盡全力地揮了一拳過去。當下他抱著頭趴在桌子上無法動彈。我心想著,我居然打了客戶,我幹了很不得了的事了,該怎麼辦才好,這樣下去會被公司開除吧?只有開除也就罷了,我的設計師生涯應該就到此結束了吧……。
(節錄自《橫尾忠則自傳》,文藝春秋)
從前,在類似的場合中,我採取了完全相反的行動。由於客戶不斷避重就輕地逃避話題,根本無法進行討論。而對方就在這樣一步一步追問、被逼得走投無路之下,反而開始貶低起我身為人的價值。雖然在我的心頭深處,充滿著一股無能為力的心情,但是我的腦海裡,卻不可思議地保持著異常冷靜的心情。
「這次談判的最終目標,是要成功傳達我們這邊的訴求給對方,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必須要取得對方對我的信任。」
我一直忍耐著對方所說的那些與最終目標無關的失禮話語,選擇使用積極向上的言詞來表達我的意見,同時一再重複這樣的話語堅持到最後。
最終,我的訴求成功傳達給對方,並且獲得對方的信任,我達到了設定的最終目標。
不過,就在隔天,我發現自己對於這樣的工作失去了興趣與熱情。不僅如此,我甚至發覺自己的生活能量有種好像已經萎縮了的感覺。就在當下,我察覺到了自己從那天與客戶的對談以來,一直縈繞在心頭難以消散的不協調感的廬山真面目。
我,選用了錯誤的戰略。
自從我辭去了私人企業的工作成為自由工作者之後,我使出渾身解數、拚命地建立他人與我的信任關係,當我從整體形勢來看時,我把我最希望獲得的結果放在最優先的順位,除此之外的事物我全部選擇退讓。我認為,如果破壞了雙方之間的感情,那麼,我想要傳達的訴求也就無法順利達成。因此,我壓抑了自己的感情,一再從對方角度來看事情,而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希望能夠獲得對方共鳴與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