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遇到怪房子!這些「住宅改造王」的怪建築,讓東京巷弄成為最令人驚豔的必逛美景

2017-11-15 11:35

? 人氣

東京的巷弄是去日本旅行必逛的風景,這裡的街區看似整齊、卻又各有特色,創意住宅讓旅人非常驚豔。(圖/言人文化提供)

東京的巷弄是去日本旅行必逛的風景,這裡的街區看似整齊、卻又各有特色,創意住宅讓旅人非常驚豔。(圖/言人文化提供)

半個世紀以來,東京一直扮演著人們對現代城市發展的極致想像,它像一個高效而不斷運轉的機器,也像一個高樓林立秩序井然的叢林。事實上在這個「擁擠」的都市,即便是在最有代表性的「澀谷十字路口」,四面環繞的大廈的高度也沒到超乎想像的地步。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01.jpg
找亮點!有發現中間有座狹窄的房屋嗎?(圖/言人文化提供)

由於日本的房子幾乎每隔 25 年便會被破壞,房產的繼承也讓每個家庭分到的土地越來越小,在東京,更可謂寸土寸金,平均每個房子只占有 70 平米的土地,又受制於地理限制,居民住宅大多分布在三到五層樓高,如果天氣足夠晴朗,向西南眺望,甚至可以毫不費力地看到富士山的輪廓,這是一個相比高度,更在意密度的城市。

02.jpg
外觀就像鏡子的椎體住宅。(圖/言人文化提供)

從東京「天空樹」俯瞰東京城區,最直觀的感受莫過於—「這是一組密集的水泥盒子」,雖然也有高層建築區,但低矮建築仍然是這座城市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03.jpg
毫無邏輯可言的房屋外形,但下面的缺口拿來停車也是完美。(圖/言人文化提供)

當然,從來沒有人可以定義到底什麼才是理想都市的形態,但是東京「扁平」與「密集」的形態,恰恰是這個城市變得更理想最有力的原因之一。

04.jpg
不仔細看還會以為這是一座水塔,不過水塔旁是不會有這麼具有設計感的階梯吧?(圖/言人文化提供)

這股居民自發的活力,也使東京衍生出很多小型住宅和商業空間,展示著蟄居在這裡的人對「迷你」的思考,很多住宅往往要變換形態才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建築用地,房子一層甚至只能放下車位,也正因如此,即便是本地居民行走在東京街頭,也能經常感到在其他城市無法體會到的新鮮與探索意味。

這些房屋建築,來自日本本土優秀的建築師們,日本觀念上對都市建築的自由主張,讓年代久遠的建築遺產幾乎難以留存,但也由此催生了建築師們更多的奇思妙想,在屬於自己的土地上構建著自己的溫暖居處。

06.jpg
(圖/言人文化提供)

法國攝影家 Jérémie Souteyrat 深愛東京那些因空間限制而設計特殊的小房子,因此他帶著相機踩遍東京大街小巷,收集並出版了這本攝影集《東京の家》。(感覺他應該也很愛看全能住宅改造王吧?)

有別於一般拍攝建築的相片,在 Jérémie 的作品中,並非只是找一個完美的角度來呈現建物的美;相反的,他選擇用拍攝紀錄片般的手法,將建築與街道最真實的樣貌捕捉下來。

07.jpg
(圖/言人文化提供)

所以在他的相片中我們不單只是看到一棟建物死板地立在柏油路上,還可以看到牽著剛放學小孩的媽媽、在黃昏中散步的老奶奶、滑著手機螢幕經過的年輕人,這樣真實而不造作的畫面,更讓建物在平凡的東京巷弄中顯得特別。

08.jpg
(圖/言人文化提供)

相較於讓人感到驚訝的設計,其實東京的多樣性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直到今天,在東京街頭仍然可以發現不少使用傳統建築結構搭建、甚至保留著庭院的老房子,有些房主甚至還維持著以前的生活方式和節奏——即便只要踏出這戶的大門,滿街的現代建築就會撲過來,這種落差感更讓人感受到潛藏在東京街頭不可思議的有趣和活力。

12.jpg
(圖/言人文化提供)

風格不一、規模不一,甚至年代不一的迷你建築同時出現在各個街角,東京這樣的城市形態產生的巨大多樣性讓人印象深刻,身處在這個城市不同階層、不同背景的人們,得以同時享受著這個城市對不同生活方式的包容,這是一筆巨大的城市財富,讓東京更像一個生命體而非機械體,不斷地新陳代謝,讓你總能感受到新鮮事物湧現——也是這個城市最可持續的競爭力。

14.jpg
(圖/言人文化提供)

文/言人 編輯部 說故事的人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言人文化(原標題:城市文化/住宅密度大於高度,東京建築「怪宅」林立)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